夏季警惕坏死性肠炎
时间:2023/5/16 14:44:19浏览量:4914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A型或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本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两端粗大钝圆,无鞭毛,不能运动,能产生荚膜;在厌氧条件下能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大而圆的菌落,并有β溶血。其产生的毒素,如α、β毒素是直接的致病因素。该病原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肉鸡、蛋鸡均可发生,尤以散养、放养鸡和育雏和育成阶段的笼养鸡多发;肉用仔鸡发病多见2~8 周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该病的发生多有明显的诱因,如鸡群密度大,鸡群可接触粪便;料槽和水槽卫生条件太差,料槽有饲料板结;在全价日粮中含有劣质的动物性蛋白;鸡群有球虫病的发生等等等均会诱发本病。


二、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粗乱,食欲减退或废绝,发病早期表现为水泻,随着病情的加重,排黄白色稀粪或排黄褐色糊状粪便,臭粪;有时排红色乃**黑褐色煤焦油样粪便,有的粪便混有血液或白色肠粘膜组织;多数病雏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产蛋鸡多于夜间急性死亡。慢性病例生长迟缓,排石灰水样稀便,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

三、特征性剖检病变


病变主要在小肠,尤其是空肠和回肠部分;小肠显著肿粗**正常的2~3倍,扩张、充满气体;肠壁充血、出血或因附着黄褐色伪膜而肥厚、脆弱。剥去伪膜可见肠粘膜有卡他性炎到坏死性炎的各种变化;肠内容物少而呈白色、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的病例成血色或黑红色并有恶臭。早期感染病例只能见到回肠、直肠段肠粘膜有米粒大小、似痱子状坏死灶,这类鸡主要怕表现为水泻。


四、预防与控制及其注意事项


1、需控制饲养密度;


2、及时的清理粪便和更换垫料,并注意防止球虫病的发生;


3、注意料槽和水槽卫生,如果水槽有漏水现象,注意及时维修;


 4、不使用腐败、变质的动物性饲料和毛皮下脚料作为饲料原料;


5、保证饲料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C的供应,如添加冀农药业鱼肝油,以满足肠粘膜的自我更新和修复需要;


6、鸡群感染疾病时,及时的改善饲养条件的不足,并使用敏感的药物如冀农肠安欣喂服,以控制病情。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