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量的高低是衡量蛋鸡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直接关系着蛋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蛋鸡的产蛋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其中非疾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等。
在蛋鸡生产中,有时由于某些原因,特别是发生疾病,使产蛋鸡群出现较多的低产鸡。若全群淘汰则损失太大,部分淘汰又不好挑选和管理,给养鸡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鸡群的全程产蛋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产蛋高峰水平由后备鸡质量决定
2、 产蛋高峰期长短由营养、环境、管理水平决定
3、 鸡的总产蛋量由鸡产蛋期是否患病有关
4、 鸡的抗病力由营养、环境、管理水平决定
蛋鸡产蛋曲线的三个特点:
1、开产后产蛋率上升快。一般呈陡然上升态势,这一时期产蛋率成倍增长,在产蛋6—7周内达到90以上。通常在23—25周龄达到产蛋高峰,高峰期产蛋量93%—94%以上。
2、下降平稳。产蛋高峰过后,产蛋曲线下降十分平稳,呈直线状。通常每周下降0.5—1%,呈直线平稳下降。
3、不可补偿性。产蛋过程中,若遇到饲养管理不善,或其他刺激时,会使产蛋率低于标准并不能完全补偿。
那么蛋鸡产蛋性能受到如此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产蛋率,维持产蛋曲线平衡是蛋鸡养殖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1、 鸡新城疫
由于防疫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目前鸡新城疫很少暴发,多为温和型零星散发,对产蛋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产蛋率下降。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合理制定免疫程序积极应对。当发生新城疫后紧急接种疫苗。
2、 禽流感
禽流感是当前养禽业的大敌,危害巨大。根据近期对蛋鸡疾病的调查发现,造成产蛋率下降或没有高峰的疾病,主要是流感,该病的发病率高,特别是对产蛋高峰前的产蛋鸡和育成鸡。育成鸡发病的鸡群主要集中在购买的育成鸡。临床症状鸡群发病快,初期可见个别鸡打蔫,3~5天发展**大群,呼吸道症状不明显,鸡拉黄绿色稀粪,采食量下降50%左右,死亡率在6%~20%不等。
该病另一种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呈轻度上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
防制该病的有效办法:一是搞好环境卫生及粪便的处理;二是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和抗体检测,保持抗体水平。
3、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气管罗音、咳嗽和打喷嚏,产蛋鸡出现产蛋数量和品质下降。
4、 传染性喉气管炎
小鸡发生该病后,发病时间长,影响生长,长到产蛋期就不能出现产蛋高峰(即产蛋高峰延迟,影响产蛋量),产蛋率下降10%~40%。补救办法是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发病后紧急接种,同时使用抗病毒中药减少伤亡损失。
5、 减蛋综合症
发生典型的减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产蛋率在50%和高峰之间出现产蛋急速下降。一般蛋鸡在16~18周注射灭活苗即能控制。
6、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能够引起鸡的多种疾病。产蛋鸡主要表现为输卵管炎和卵黄性腹膜炎。防治该病主要是减少支原体及各种病毒的感染,加强通风,减少粪便污染,搞好环境卫生和冲洗消毒,保持舍内空气质量。同时还要防止饮水和饲料的污染,使用活菌制剂排除肠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发病鸡群可选用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治疗,淘汰被大肠杆菌感染已经不产蛋或低产鸡群。
7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造成的主要损失是育成鸡生长不良和产蛋鸡产蛋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10%~40%。环境不良可加重此病的流行。
8、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病主要发生于冬季或雏鸡,病初鸡只流泪、肿头、甩鼻,成年鸡群出现产蛋下降,并且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维持很长时间,恢复较为缓慢,饲料消耗加大,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青年鸡损害更为严重,常出现产蛋推迟和卵黄性腹膜炎。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丁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