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尾的利与弊
时间:2023/8/29 14:29:02浏览量:4452

猪场流行给仔猪断尾,在仔猪出生一天内,把尾巴距尾根2.5厘米左右处断掉,因为养猪人觉得这样做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把尾巴这部分能量用来堆积脂肪,达到提升2%-3%的日增重。

同时断尾可以减少咬尾恶癖,这种病原因复杂,但断尾可以有效控制问题的出现。
但在实践中却发现断尾其实有许多弊病,并且弊大于利。
猪的尾巴看上去无关紧要,但这毕竟是长期历史进化形成的重要部位,不管是大猪还是小猪,每天能可以通过摆尾巴来锻炼身体,提升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素质,如果猪生病它的尾巴就非常不灵活,看上去像垂死的蛇。

猪断尾的尾尖包含着一个重要穴位:尾尖穴,这个穴位采用针灸疗法可以有效治疗猪中暑、感冒、僵猪、中毒、产后瘫痪、便秘等,所以说这个穴位对猪的重要性还是有的。
从解剖角度能发现猪尾部存在一根动脉,在断尾时,操作不当很容易大出血,且伤口很难愈合,如果消毒不严格,病菌就极易让猪感染,而且有咬尾恶癖,即使断尾也不能避免,如果不改善饲养环境、饲养密度、平衡猪的营养,咬尾现象还是会发生。
在长期的饲养实践中,养猪人得出一个结论断尾弊大于利,经过历年反复实践,不对仔猪断尾,能减少猪的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副嗜血杆菌病,而这三种病一旦患上,即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也是不理想的。只有预防伤口感染,血液传播,减少外伤才能有效防控。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刘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