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浆膜炎又被人们叫做鹅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非常容易就会造成雏鹅死亡的传染病的。了解鹅浆膜炎的流行特点和具体症状吧!
浆膜炎大多会发生在2-6周龄的雏鹅,由于1周龄的雏鹅因体内存在母源抗体较少而发病。由于育雏鸭鹅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湿度过低或过高、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粗放,饲料缺乏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以及蛋白水平过低等因素所导致此病的极易爆发。
鹅传染性浆膜炎症状
**急性:这个病情一般就是鹅出现突然的死亡,没有任何征兆。
慢性型 :多发于4-7周龄的鹅,症状与急性相似,但症状比较轻,时间比较长,
死亡率也不是很高。但就是病鹅会出现消瘦,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的情况。
精神沉郁、伏地不起或不愿走动、脚软、站立不稳、采食量下降、眼和鼻分泌物增多、眼周粘湿形成“眼圈”,排绿色粪便,并且常伴有神经症状,如摇头摆尾、前仰后合、头颈震颤,遇到其他应激时不断鸣叫、颈部扭曲、发育严重受损,**后导致衰竭死亡。
鹅浆膜炎的发病原因:
1. 饲养环境。季节性的气候和天气原因,鹅棚没有定期消毒,卫生工作不到位,消毒不彻底,有人员随意进出鹅舍,没有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混合鸡、鸭等其他禽类饲养,饮水质量差,这些都会引起鹅发生本病。
2. 饲料因素。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或直接饲喂青草、玉米、稻谷等,没有适当添加所需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导致营养缺乏。
3. 鹅苗质量。养殖户在引进鹅苗时,由于在不正规的地方购买鹅苗,质量差,很容易发生鹅白痢、鹅副粘病毒病、传染性浆膜炎等病。
鹅浆膜炎的剖检病变:
鹅是浆膜面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心包膜、肝被膜、气囊壁有炎症,心包黄色和淡黄色渗出液,肝肿大,有出血斑点,气囊浑浊增厚,气囊壁有纤维性渗出物,胆囊增大,脾脏肿大,胰脏、肾脏出血,十二指肠粘膜出血,肠道内有白色或绿色稀粪。鉴别诊断主要是以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
鹅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浆膜炎是环境病,跟饲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好的饲养环境,特别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改善饲养管理,避免高密度饲养,保证鹅场干净卫生,做好鹅舍通风,温湿度要合理调节好。一旦发现小鹅出现浆膜炎,就用浆态康饮水,死亡数量减少,采食、饮水恢复正常
1、养殖场要加强饲养管理,并且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2、清除地面的尖锐物和铁丝等,防止脚部受到损伤。
3、育锥期间保证良好的温度、通风条件。
4、定期清洗料槽、饮水器等,还要进行全面消毒。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亚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