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棚舍通风不良、缺氧,造成危害之大!
时间:2023/9/3 14:23:19浏览量:4909

在饲养密度高的鸭舍里,空气传染病的机会增多,特别含氨量高时,常会诱发呼吸道疾病。肉鸭生产的后期管理应该以通风换气为**。由于肉鸭后期体重增大、采食量大、排泄量也增大,肉鸭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出的体热、排泄出的水分、舍内累积的鸭粪产生的氨气以及舍内空气中浮游的尘埃等,如果不能及时排到舍外,舍内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劣,这样不但会严重影响肉鸭的生长速度,而且还会增加肉鸭的死亡率。

养出来的”气囊炎“,捂出来的“肺炎”

盲目保温不敢通风,造成鸭舍长期缺氧导致肺脏功能衰竭从而引起伤亡率增加。温度高,还容易引起肺热,难以治疗,尤其是养殖后期,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很大,而温度这个问题应是一个慢慢下降的过程,有的养殖户,前期不注重通风和降温,怕把鸭冻着,怕鸭感冒,等到25天左右的时候问题就随之而来了,捂出病来了,就猛通风,越通死亡率越高,与此同时呼吸道病情加重,他就又不敢通风了,又本能地捂起来了,经过这番折腾谁家的鸭能受得了呢?这时候养殖户还说,这鸭越来越难养了,养得都不会养了。

心包积液:

主要跟饲养环境有关,鸭舍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有害气体较多,氧气量较少,导致肉鸭机体缺氧。肉鸭为了获得较多的氧气,呼吸加快,时间长了,肺部淤血,其中血管狭窄,由心向肺的血流受阻,右心作为血流的动力因负担加重而代谢性增大,继而疲劳松弛,不能正常接受来自肝脏的静脉血,使肝脏淤血,由肠管流向肝脏的静脉血流有受阻,整个肠管淤血。

由于机体需要氧气不足,心脏负担加重。血浆就会从心脏中渗出, 继而发生心包积液,而且这种鸭有一个特点,心脏变形似桃心形。真正的是三角的,有弹性。凡是通风不良引起的死鸭,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夜间死鸭多,尤其后半夜。因为后半夜容易缺氧,外面气压低。

通风的原则凉风不能直接吹到鸭身上。鸭棚内各区域没死角,通风通透均匀。

通风的前提在保证温度和湿度正常的前提下通风(核心在于运用合理的方式在通风的同时保证温度和湿度)。

通风的方式根据不同的鸭舍采取不同的方式。

通风的目的:确保鸭舍内氧气的供应,降低有害气体的含量。鸭舍内氨气的含量不能超过20ppm,氧气量不能低于18%.

存在的问题:

 一、为了省煤而封闭鸭舍,造成通风不好,氧气含量下降,有害气体含量升高,机体吸氧量降低,体内氧化过程缩短,抵抗力下降,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诱发疾病。

二、 有害气体的刺激,加重了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大量投药效果不明显。

三、怕通风使鸭群感冒了,而减少通风量。 通风方式不合理,使鸭舍内温度聚降,凉风直接吹到鸭身上,鸭群感冒,继发其他的疾病。

四、晚上为保温而封闭鸭舍,加重了病情,降低了用药的效果,增加了养殖成本。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李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