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时间:2023/9/21 14:09:41浏览量:5882

摘要:近年来,我国鸡蛋产量逐年增高,蛋鸡养殖业快速发展,但饲养方式和管理水平等仍需要加强。为此,本文根据一线养殖经验,从营养、保健、疾病防控角度总结出4321蛋鸡养殖法,即蛋鸡的四个阶段三个器官两个测量一个调整,介绍了蛋鸡养殖管理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产蛋;营养;高效

近年来,我国鸡蛋需求不断提升,蛋鸡养殖仍然存在较大问题,鸡蛋质量成为养殖人关注的**。同时,高效的蛋鸡养殖技术也尤为重要,生产优质、安全、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鸡蛋是当今市场的重要任务,这也是蛋鸡养殖管理的一大挑战,需要鸡场从传统的蛋鸡养殖模式转向高效健康的养殖模式。

四个阶段

根据蛋鸡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把整个饲养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180天,即成长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1.1  成长期,0—180天,是鸡

生长发育阶段

发育是本阶段的关键词,这个阶段鸡体重增长五十倍左右,阶段末期产蛋率达到90%以上。0-105天主要是体重胫长发育,105-180天主要是生殖系统发育期,让生殖系统充分发育使小鸡具有高产潜力是105-180天的**工作。体重及生殖系统发育是**要务,同步关注肝肠发育和健康。

1.2 壮年期,180-360天,是回本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鸡群产能**好、料蛋比**低、经济效益**好的阶段,但是也是**容易发生产蛋率v型曲线的阶段。体能储备和内脏器官工作能力是蛋鸡产蛋期**重要的事情,只不过不同的产蛋阶段侧**不一样。所以,本阶段**要务是防止发生偏瘦,防止身体透支出现产蛋率波动。第二要务是促进和维护好生殖系统以及肝肠健康。

1.3 中年期,360-540天,是蛋鸡真正为我们盈利的阶段

这一阶段理论上每个月产蛋率降幅≤0.75%,此阶段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肝脏和生殖系统负担比较大,机能逐步下降,体能储备也由上个阶段容易偏瘦,逐渐走向肥瘦均衡或出现偏肥的倾向。延缓生殖系统和肝脏为主的内脏器官衰老,维护内脏器官的机能是**要务。另外,需要通过营养调整防止蛋鸡过肥和蛋壳质量下降。

1.4 老年期,540-720天,是利润**大化的阶段

目前无论是商品蛋鸡的培育方向还是高育成成本的现实,养到更大的日龄都是更实际的选择。产蛋率、蛋壳质量、死淘率是延养的内在指标,蛋价是外在因素。

三个器官

肠道、肝脏、生殖系统这三种器官的发育与健康涉及营养和保健,是蛋鸡一生的**。

2.1 肠道健康

饲料转变成基本营养物质达到**佳营养吸收的条件,需要健康的肠道。如果没有健康的肠道,消化功能和营养吸收功能则不会完整,鸡只的生产性能和家禽福利也会随之下降

尽早开食,促进卵黄吸收和肠道发育。据有关研究[1],鸡雏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水开食,会促进卵黄吸收和消化系统发育。饲料和水能刺激肠道的逆蠕动,这种逆蠕动会加速位于空肠和回肠之间卵黄囊内的营养物质向肠道转移速度。在管理与营养上要抓住并利用这一时间,为良好的肠道发育打下基础。雏鸡育成后期,适当补充粗纤维,能够促进消化道发育、嗉囊生长和青年鸡食欲。蛋鸡在10-17周龄期间的目标是训练鸡的进食能力,良好的进食训练,有助于它们在产蛋的前期增加40%的饲料消耗,从而更顺利的进入产蛋期。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粗纤维,淀粉的消化率和食糜的排空速度会提高,这有助于消化和排出杂菌和毒素。壮年期适当补充优质益生菌,保护肠道。中年期的氧化应激对肠道健康有很大影响。

2.2 肝脏健康

肝脏作为代谢中心和解毒中心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其重要,进入血液和内脏器官的毒素**终要排出体外需要肝脏解毒,健康的肝脏无论对霉菌毒素的清理还是产蛋性能都很关键[2]

霉菌毒素已经成为养殖业避不开的一个问题,只要提到肝脏问题就离不开霉菌毒素。脱霉剂产品铺天盖地,各种成分和价位的都有,需要养殖场注意甄别。肝脏与肠道连接紧密:在血液供应方面,肝脏全部供血的大部分来自于门静脉,肠系膜静脉供应门静脉的大部分血液,在这些静脉血管中常含有代谢产物和肠道微生物产物,它们来源于消化道。

如果肠道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大量肠源内毒素就会进入肝脏,肝脏细胞产生脂肪样变性或肝组织坏死性炎症。另外,大剂量药物反复使用,病情治愈后,易出现肝损伤,其中**常见的有家禽肝脏萎缩性损伤,是预后不良的体现。不仅如此,蛋重、产蛋率、产蛋高峰期、蛋壳质量和饲料转化率也与肝脏的健康度和功能息息相关。年龄越大、产蛋量越大的蛋鸡,越难维持肝脏健康。主要挑战就是常见的霉菌毒素和脂肪肝。

2.3 生殖系统健康

养蛋鸡就是用饲料换鸡蛋的工作,饲料需要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肝脏负责将吸收的饲料营养转为机体需要的营养,包括产蛋营养,而生殖系统决定了产蛋量。


发育优秀的生殖系统,产蛋高峰期来的快而且取得合格蛋重所需要的蛋白质也相对低一些。我们可以根据主翼羽的更换速度来监测生殖系统的发育,体重达标甚**超标并不等同于生殖系统得到良好发育。生产上,应该把生殖系统发育作为单独的**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另外,生殖系统的良好发育离不开合理的光照刺激。开始光照刺激的时间、光照强度的变化、光照时间增加的幅度和频率等都会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两个测量

成长期测体重和胫长,其它阶段测蛋形指数和能蛋比,测量的数据能体现鸡群营养是否合理,肝肠生健康度如何,是下一步营养、保健、管理调整的依据。

3.1 成长期体重与胫长测量

体重是机体各器官重量的总和,作为鸡群生长发育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只有体重达标,鸡群健康和高产稳产的才有良好的基础。蛋鸡生产性能的高低,不仅与体重有关,还与体型发育密切相关。因此,在培育青年鸡的过程中,保证体重均匀的同时,还要保证骨架的生长,生产中则以胫长作为具体指标。若要**大限度地发挥品种性能,就要确保体重、胫长两大核心指标的成功[3]

均匀度是平均体重±10%以内的鸡只数占全部鸡数量的百分比,是一项体重指标,其重要性甚**高于体重的重量指标。青年鸡的培育质量常用均匀度反映出来,产蛋高峰和高峰的持久性与其有很大关系。由养殖数据可得,鸡群均匀度越高,产蛋整齐度越好,高峰期越高,维持时间越长。

蛋鸡的体重大小靠饲喂,体重、胫长、均匀度,均与饲喂管理有关。只有以营养为基础,合适的饲喂方法,及时分群,才能实现体重周周达标,骨架发育良好。以此为基础,且均匀度达到85%以上,是青年鸡培育的**高追求。

3.2 产蛋期蛋形指数和能蛋比测量

蛋形指数指的是鸡蛋的粗度与长度的商。不同的蛋形指数反映不同的能量蛋白比(能蛋比)。

能量决定产蛋率,蛋白决定蛋重。能量和蛋白在任何阶段都是蛋鸡**重要的营养[4],其它营养都要围绕能量蛋白这个基本框架,对框架进行更好的填充。要让蛋鸡具备产蛋性能,就需要供给足够用的能量,要使鸡只持续产蛋必须供给足够的能量。要记住的是,任何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摄入低于**低的营养需要时,鸡只就不能好好产蛋甚**停产。只有在蛋鸡个体上具备了连续产蛋的能力,在群体上才能维持足够高的产蛋率,具备这种能力的蛋鸡越多,高峰就越高,高峰期也越长。

一个调整

饲料营养调整,饲料营养是蛋鸡**主要的营养,其关系到鸡群的生长、生产和健康,根据鸡群各项指标及时调整营养,纠正发育或生产性能偏差,对于鸡群健康高产及经济效益都是非常必要的。

4.1 成长期饲料营养调整

雏鸡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采食量低,因此饲料提供的营养浓度要全面偏高,同时,雏鸡抗病能力弱、胆小、羽毛生长速度快,因此饲料配方设计时要提高机体免疫力、日粮中蛋白质(特别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高、添加抗应激的添加剂等。雏鸡不具备发育健全的消化系统,消化道内缺乏部分消化酶,化学消化能力较弱;同时,肌胃研磨能力差,饲料物理消化能力差。雏鸡胃的容积小,采食量低,所以在设计饲料时要注意把粗纤维的含量降低、饲料原料要容易消化、同时添加雏鸡消化酶。

6周龄体重达标的情况下,可以更换下一阶段饲料,建议开始添加麸皮,并逐步降低豆粕添加量;体重不达标的鸡群及时通过营养与管理调整,减缓更换饲料,使其在12周龄前达到品种标准与蛋白摄入量相比,能量摄入量对后备蛋鸡的生长速度影响更大,采食的能量越高,达到性成熟时的体重越大。

105日龄后,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鸡群为开始产蛋做准备,开始储备钙质和脂肪。适量添加石粉,石粉增加过快容易引起腹泻和采食量降低,增加过慢会导致开产后软皮蛋多。从15周开始,每周增加1%的石粉添加量,22周石粉加满,推荐采用面形石粉与粒形石粉各一半,促进骨钙沉积,提前做好钙储备,也能减少换料应激,并且防止钙量增加太快引起鸡只腹泻。

家禽性成熟阶段,卵巢重量增加约100倍,输卵管容积增加10倍以上,卵巢和输卵管的发育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石粉的添加挤占了饲料空间,其除了能提供钙质没有其它营养价值,这和脂肪储备是相矛盾的,所以此时可以考虑添加油脂,适量添加1%-2%的豆油会带来**好的产蛋性能。

4.2 壮年期饲料营养调整

产蛋期饲料能蛋比的范围一般是168-172,不同品种、日龄和追求方向不同,这个比值也会有所不同。整个产蛋期尤其爬坡期,体重越小,能蛋比就越高。起始体重大,能蛋比可以低一点,倒不是说它需要的能蛋比偏低,而是说它的起始体重大,身体有储备,暂时不**于透支太严重。我们可以适当放宽能蛋比范围。

181-245日龄的蛋鸡还处于生长阶段,除了维持产蛋需要,还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用于生长。

246-360日龄的蛋鸡体重发育完全,生殖系统已成熟,鸡体摄入的营养主要维持产蛋需要,采食量稳定,代谢强度大,产蛋性能高,但容易受到应激反应,为了维持高产和延长产蛋期,需要保证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平衡,并补充足够的钙、磷含量,且不能随意更换营养偏差较大的大饲料,并保证鸡只体重每周增重5-7g以上,原则上体重只能增加不能降低,才有助于让它保持高产的能力。

4.3 中年期饲料营养调整

这段时期需要防止蛋鸡肥胖,具体方法是增加饲料的纤维水平来降低能量水平和控制能量摄入量,比如将饲料的纤维水平降低到8%设置。要管理好蛋鸡的能量摄入,也需要频繁监测采食量和体重。

尽管蛋鸡的钙需要量在如此长的生产周龄中没有显著的差异,若要维持优秀的蛋壳质量,需要通过调整饲喂技术,比调整蛋鸡的营养水平更重要。主要在蛋壳钙化开始时调整饲喂技术这样可以使饲料中钙的利用**大化,降低髓骨中钙的动员(髓骨动员过度,骨骼钙化不良时,后期容易断翅)。具体的饲喂技术如下:早晨饲喂日料量的40%,确保中午时吃完(空槽1小时以增加下午的采食量);然后,下午关灯前6-7小时饲喂日料量的60%,如果条件允许,在夜间关灯后3.5小时再开灯1-2小时进行夜间饲喂。

4.4 老年期饲料营养调整

老年期阶段蛋重过大也会对蛋壳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调整饲料氨基酸水平来控制蛋重。据研究发现[5],产蛋周期的后期(60周龄**90周龄),蛋鸡对可消化蛋氨酸的需要量降低约12%,可适当减少氨基酸的补充。

结语

综上所述,养鸡场应使用现代的工艺设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为蛋鸡提供优质合理的营养饲料,从而确保蛋鸡生产的**优化和安全化,创造蛋鸡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适宜的生产条件,从根本上保障蛋鸡健康,提高蛋鸡的养殖效益。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岳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