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使用过程中,养殖户需要**关注的一件事
时间:2023/9/25 9:45:08浏览量:3985

玉米在蛋鸡饲料中的占比60%,是饲料配方中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这个时候随着陈玉米的库存陆续消耗,生产蛋鸡饲料时要开始使用新玉米替换老玉米。

新玉米中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流失少,而且货源充足价格便宜,但是使用不当容易导致鸡群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羽毛蓬乱、粪便较稀、产蛋率下降等。

新玉米使用过程中,大家比较关注水分含量的数据,因为新玉米的含水量直接影响饲料配方。要想用好新玉米,还有一个指标,部分养殖户往往未给与充分的重视,那就是新收玉米的霉菌毒素的情况。

一、什么是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中,而玉米恰恰是蛋鸡饲料中霉菌毒素的主要来源。

二、为什么要重视新玉米中的霉菌毒素?

玉米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等,它们具有以下几大特性,使得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

1、霉菌毒素会给蛋鸡养殖造成重大损失。

霉菌毒素在鸡体内代谢产生有毒代谢物,这些代谢产物会给鸡体造成各种损伤。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功能下降,呕吐毒素会造成采食量减少、呕吐。玉米赤霉烯酮会导致繁殖力低下。

2、霉菌毒素在玉米的储存过程中会持续产生。

玉米在田间的时候就会产生霉菌毒素,但这并不代表收割之后霉菌毒素的水平就维持不变。新玉米水分高、储存环境潮湿、通风不良等都会导致霉菌的快速生长,持续的产生霉菌毒素,导致霉菌毒素的含量不断增高。

3、霉菌毒素具有时限性。

有些养殖户可能觉得,去年的玉米我已经监测过灭菌毒素的含量了,今年应该差不多吧。其实不然,由于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其含量很容易受到玉米生长过程中温度、天气、环境等影响,造成每年霉菌毒素的含量**值和分布都有很大的差异。

4、霉菌毒素具有地域性。

现在物流系统发达,大家都会尽可能的选择性价比高的玉米供应商收购玉米,这个时候需要注意,不同地区的玉米其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含量会存在较大的差异,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如何降低新玉米中霉菌毒素的负面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在使用新玉米的过程中,尽量减少霉菌毒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呢?给大家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严格控制玉米水分。

新玉米的水分含量要求晒干或烘干到≤14%,防止储存时发生霉变现象。

关注玉米仓贮环境。仓库内注意通风,保证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仓库房顶、门窗做好放水,阴雨天气时检查是否漏雨。

2、控制霉变粒。

加大玉米收购时检验力度,**好把霉变粒控制在1%范围内。

提前监测霉菌毒素含量。在使用新玉米之前监测新玉米的霉菌毒素含量,一般监测黄曲霉毒素AF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伏马毒素等几个常见毒素即可。

3、使用脱霉剂。

如果新玉米的霉菌毒素含量比较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如立霉克,更好保证饲料质量。

霉菌毒素的危害是具有累积性的,短时间更多是呈现隐形的影响,等到能够看到症状,已经给鸡群造成了损失。所以养殖朋友们要加强对霉菌毒素的关注,把握玉米采购的关口,让鸡群吃上安全的玉米,也保证养鸡的效益。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杨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