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冬天来了,鸡场老板该注意的不容忽视的几大问题
时间:2023/11/30 14:36:49浏览量:3647

限制饲喂

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除夏季之外,都有过量采食的情况,这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促进鸡积蓄脂肪而超重,影响成年后的产蛋能力,限制成熟与体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限制饲喂时首先应根据出雏日期、发育标准等制定计划,一般从6-8周开始,直到18-20周龄结束,开始时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可在16%左右,供给自由采食的85%-90%,14周龄以后,可每周减少1%粗蛋白比例,直到13%-14%为止。限制饲喂还要注意鸡群状况,挑出病、弱、残鸡,保证足够的食槽和水槽,同时,每周抽样称重,根据体重大小随时决定饲料的增减。


控料有学问


错误的控料会使得鸡群吃不饱,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鸡群均匀度也随之变差,真正控料的方式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1.控料控得是时间,不是料的重量与多少。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它定时定量。2.控料的同时要和光照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要形成一个意识,咱们要做的不是控制鸡群的重量。二是尽可能地让鸡群长胖,促进其采食。早上5点-9点的时候不控料,下午1点-3点的时候不控料。4.每天的控料时间不能超过6个小时 。

那么如何做到控料的**有效的方法呢?

     1.每天养成固定的喂料时间,**好是每天下午六点钟,这个时间定下来之后就不要随便改动了。

2。肉鸡控料的时间在鸡群11日龄之后开始,在雏鸡育雏期的时候,我们不建议您进行控料,因为在育雏期的时候要保证鸡群的均匀度的统一,雏鸡一旦出现均匀度不一,后期的管理真的是很麻烦的。

3.控料的时间**好是每天的下午,在三点到六点的时候完成净槽,这个时间之外就不要让料槽缺料,但是这个时间之内就要求料槽是干净的。

4.在鸡群达到20日龄的时候,就要每天详细地记录鸡群的采食量的变化,每天做到加料两次,匀料一次。

5.两次上料的时间和饲料的重量要达到比例的均衡,**次上料在下午六点的时候,这个时间饲料的量是昨天饲料量的三分之二,并且一个晚上都不需要再次加料了。第二次上料就要看准了料槽的余料还有多少,大约是在仅剩下料底的时候加料,时间的话在早上的六点钟左右,要保证料底没有被全吃光。

6.控料与光照相结合,从育雏期就开始进行光照,并且时间慢慢地增加。

以上方法是比较科学的控料方法,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养殖户重新建立一个控料的意识,**终达到养鸡成功的目的。


通风与保温


通风是养鸡生产(尤其肉鸡)必须重视的因素之一,通风的目的除了向鸡舍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排除多余热量(夏天),减少舍内尘埃之外,还对防止舍内湿度和有害气体的蓄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有时这对矛盾还相当尖锐。在秋冬季节,许多养鸡户往往重保温、轻通风,**终导致鸡群缺氧而死亡增多,有害气体浓度加大降低了鸡只的体质,引发其它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病的发生。合理的通风与保温措施是在育雏的**初以保温为主,其后根据室内温度、外界天气调节通风,做到在保证通风基础上的保温。


强制换羽


通常蛋鸡只养一个产蛋周期,即产蛋10-12个月左右,但随着鸡蛋市场行情的变化,对蛋鸡采用强制换羽手段,以达到延长产蛋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一般强制换羽后可再延长产蛋期6-9个月。强制换羽期间,停止人工辅助光照。供水、停料的天数以鸡体重下降25%-30%为宜,一般为10-12天,即从13天起开始可按30克/日/只喂给育成料。其后每天增加20克,**19天的90克/日/只。从第20天开始,自由采食育成料,从第27天开始延长光照时间,每天0.5小时,直到10小时/日,喂给自由采食蛋鸡料。


断喙和光照


断喙的目的除了减少饲料浪费之外,更多是从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食白等恶癖等角度而考虑,但是,断喙往往被许多养鸡户忽略了,断喙通常在6-9日龄进行,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按2毫克/千克比例加入VK,以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断喙3-5天内,饮水中加维生素,保证食槽、水槽用量。同样,光照不当不仅会影响鸡的生产发育、性成熟和产蛋性能,而且还会使鸡养成啄癖。所以在育成期、产蛋期不能减少光照时间,但要注意光照强度不可太大,如果对将要开产的青年鸡大幅度提高光照时间,那么开产时间和产蛋高峰都将提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


随时整理鸡群


为了节约饲料,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一定要勤于观察,随时合理淘汰寡产鸡和低产鸡,对开产5-6周仍未产蛋的个别鸡可及时淘汰。寡产鸡和低产鸡的判断标准是:冠小、黄白而发凉、鸡喙的基部是黄色,而正常产蛋鸡鸡冠又红又大;低产鸡换羽早,日换羽慢,在开产后40周左右进行淘汰检查时,打开翅膀,查看换羽情况,如只有**主翼脱落或新的羽根一点儿也没有长出就是低产鸡;高产鸡腹部容积大,触摸皮肤细致柔软有弹性,低产鸡腹部容积小,皮肤粗糙无弹性,两耻骨末端坚硬。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郭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