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使用的大原料中非议**多的就是麸皮。普遍的说法是麸皮能量低,蛋白也不高,营养上啥也不占,能不用就不用,我觉得太有必要从营养角度说说麸皮的事。
一、麸皮和肠道健康有什么关系
除了我们熟知的有益菌外,肠道健康和粗纤维的含量也有很大关系。
粗纤维是肠道微生物能量的来源,所以粗纤维的含量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如果肠道中没有足够多的有益微生物,就不能消耗掉小肠后段的饲料残渣,这些饲料残渣成为害菌的培养基,进而危害肠道健康。
所以设计蛋鸡饲料配方时,一定要考虑粗纤维的含量,42-100日龄要求6%以上,产蛋期不低于2.5 % ,能达到 3 % 以上**好,罗曼鸡需要的更多。
二、青年鸡阶段该不该加麸皮
加不加麸皮的争议,主要集中在60-100日龄。
这个阶段能量的需要量逐渐升高,蛋白需要逐渐下降,增加能量降低蛋白是这个阶段的营养原则。
对于这个阶段的饲料,我建议适当添加麸皮或者其它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尤其那些开产日龄正好赶在夏季的鸡群。采食量的大小,对于在夏季开产上高峰鸡群的影响非常大。而能不能有这个合适胃口,粗纤维是大功臣。
采食量低是开产初期的致命伤,所以必须让它有个合适的胃口和采食能力,让鸡群具备合适的采食量也是培育青年鸡的指标之一。
想提高采食量,我们就必须借助麸皮米糠或者“专业膳食纤维”这样容重低,粗纤维高的原料来调整采食能力(疾病除外)。
不使用麸皮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鸡群长势往往是没问题的,但是肠道健康却往往会有伴随终生的遗憾。
三、添加麸皮会影响青年鸡的发育吗
加麸皮会影响青年鸡生长发育,其实这是个误区。
如果必须把它们扯上关系,那就是添加麸皮后,应该随之调整的其他营养没有及时调整,导致了营养偏离,尤其是能量的偏离,从而影响了发育。和使用麸皮这个原料本身,不能直接关联。
饲料添加麸皮,往往是粗暴地挤占玉米的空间,而不是按照合适的能量蛋白比重新做配方。
并且大部分的养殖场把蛋白当成宝贝,豆粕添加量并没有随日龄递减,这就导致了能蛋比的进一步失衡,导致发育了不良,这种错误的结果是营养不合理导致的,和是不是加了麸皮没有关系。
有时候发现鸡体重长得慢还会增加豆粕添加量,这样就出现了能量越来越缺乏,体重发育更不达标了。
这种情况具体表现是骨骼还不错,鸡体普遍偏瘦,主翼羽更换也不太理想,70%是使用麸皮以后的饲料配方出了问题引起的。
其中有些鸡群120日龄体重才2.6斤左右,需要对配方做了微调,对现场漏洞作了修正,及时补充了功能性产品,全方位促进体重、内脏、生殖系统的发育,以**短的时间让鸡群恢复到了正常状态,这些鸡群在160-180日龄之间都上了产蛋高峰。
四、产蛋期能不能添加麸皮
在养鸡业中,有一种似乎已成共识的观点:产蛋期饲料不应添加麸皮。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添加麸皮就意味着吝啬,小气或者预混料本身存在问题。然而,这种认知的根源并非麸皮的质量,而是基于大家认为麸皮营养较低,会占据饲料空间,可能导致鸡群偏瘦,产蛋率下降等担忧。
但真相是否如此呢?
我认为,我们需要从更全面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
麸皮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但它却含有一定的粗纤维,这对产蛋期的鸡群肠道健康是有益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随意在饲料中添加麸皮。
产蛋期的鸡群表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体能储备和内脏器官工作能力尤为关键。为了确保鸡群在产蛋期能够保持**佳状态,我们需要为它们提供合适能蛋比的饲料。这不仅能保证鸡群在产蛋过程中不会透支体能,还能为它们提供持续产蛋所需的动力。
我们需要根据鸡群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佳的饲料配方。**于是否需要添加麸皮或者添加多少,我们可以借助蛋形指数软件和营养校正器来评估饲料的能蛋比是否合适,只要能蛋比符合当前鸡群就可以,事实上,适当的粗纤维摄入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综上所述,产蛋期饲料是否添加麸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综合考虑,确保鸡群在产蛋期能够获得**佳的营养支持,实现**佳的产蛋效果,加不加都能把鸡养好,加了会更具优势(不愿意使用麸皮,可以使用专业粗纤维,以满足膳食纤维的需要)。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杜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