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来袭,
鸡群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在“秋老虎”期间,昼夜温差大,湿度的差异也大,鸡群在应对这种突然的环境变化时,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应激不仅会降低鸡的免疫力,增加疾病风险,还会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严重的甚**导致鸡只死亡。
高温→热应激
此时的高温对鸡群的影响依然延续了炎炎夏日的感觉,鸡群很容易表现出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等问题,尤其是出现高温高湿,闷热的情况后,呼吸性碱中毒的问题会更突出,严重的会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引起鸡群死亡。
温差大→呼吸道问题
在秋老虎期间,由于早晚温差大,呼吸道问题逐渐显现,同时加上湿度的不稳定波动,尤其是很容易出现高温低湿和低温低湿时,使得呼吸道黏膜这一道屏障容易受损,继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病毒、细菌的入侵,比如鼻炎、支原体的问题,在这段时间应当多加关注和留意。
营养需求波动
由于鸡群饲养环境出现较多的波动(主要是热、冷应激),鸡群可能随时处于应激的“防御→适应”阶段,机体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泌量增加,使得家禽的免疫应答减弱,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同时也促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率状态,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状态,造成物质代谢的负平衡,形成营养短板。因而鸡群容易表现出警觉性高、增重变缓、抵抗力下降等。
科学应对秋老虎,
助力鸡群健康度秋!
有效防控应激给鸡群带来的影响成为入秋后养殖管理的重中之重。
环境管理是关键
秋季虽然总体气温下降,但“秋老虎”期间仍需注意防暑降温。应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通风和保暖措施,避免冷空气突然进入鸡舍造成冷应激。
1、设备检查
昼夜环控参数的差异性:同样20℃,白天与夜间的体感不同;
关键环控设施的检查保养、进鸡前设备预温等。
2、强调夜间巡栏
检查漏风、贼风、环控设备异常、进风口角度等;
听鸡群是否有异常声音/动静。
3、关注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就是养鸡人的心情指数预报,多关心近期的天气波动,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生产计划。
4、密切跟踪鸡群健康与生产数据
异常鸡的剖检;
生产数据(死淘/采食/产蛋/体重等)、抗体水平等数据的及时整理分析,提前发现异常点。
5、预防应激叠加
根据天气情况与鸡群健康状态,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尽量减少人为应激因素,避免多重应激的叠加问题发生。
营养优化不可少
1、能量需求
在冷热交替频繁的天气下,鸡群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在“秋老虎”期间,可以适当增加饲料的能量水平,有一定的体脂储备,以应对冷热应激下所消耗的能量,提高鸡群的抗应激能力。
2、营养补给
应激状态下,机体对于氨基酸、维生素及电解质的需求大大提升(不单缺VC),需额外补充营养缺口;
氨基酸和维生素是鸡体合成蛋白质、激素和酶的重要原料,对维持鸡群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应激条件下,鸡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应在饲料中适当补充。
3、营养补给的好处
全面的营养补给更有利于机体内部抗氧化、抗损伤以及内分泌功能的发挥与机能维持,助力鸡群生产稳定。
4、营养补给的关键思路
在可预知的应激来临前提早行动,主动采取措施风险;
在突发应激发生后及时行动,帮助鸡群稳定生产。
疾病预防要重视
1、健康监测
“秋老虎”期间,需加强对鸡群的健康监测,通过精神状态、粪便、抗体水平、生产成绩等多维度来评估天气波动的情况下,鸡群的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降低其扩散的风险。
2、合理疫苗接种
秋季是多种鸡病的高发季节,以往大家都习惯“秋防”,即通过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确保鸡群具备更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以抵抗野毒的侵害。
但随着生物安全意识、养殖理念的整体提升,实验室检测工具方法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评估秋防的必要性,重新审视接种免疫带来的应激和实际产生的效果之间的矛盾点,有选择的去挑选合适的鸡群来进行秋防,而不是全场免疫。
结束语
“秋老虎”期间,鸡群所处的环境波动较大,不仅有白天的高温影响,也有夜间突然的低温来袭,养殖现场做到有效的防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合理的营养补给以及加强疾病防控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鸡群的应激反应程度,助力鸡群健康,生产性能更稳定。
文章部分观点来源自网络,只供分享,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推荐:【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