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的特点:秋季主气为燥(秋高气爽),兼有热邪(秋老虎),还有寒邪(昼夜温差大,一场秋雨一场寒),还有风邪(秋风扫落叶),还有湿邪(昼燥夜湿,有露水),冬季主气为寒。
中(兽)医学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故呼吸道病证秋冬多发。
二、 临床上常见的鸡呼吸道病证辨证与治疗
(一) 风寒束肺
【病因】因风寒之邪侵袭肺腑,肺气闭郁而不得宣降所致。
【主证】鸡群体温升高,畏寒扎堆,被毛逆立,咳声低,不喜饮水,粪便稀溏,口淡而润,舌苔薄白。剖检,呼吸道有清稀分泌物,喉头不红不肿。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例】荆防败毒散或麻黄汤加减。
1. 荆防败毒散
是由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名方败毒散加减变化而来。因其有发散邪毒作用,故称为败毒散,“毒”是指风、寒、湿邪而言。
(1)败毒散
【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薄荷、生姜。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配伍特点:邪正兼顾,祛邪为主
(2)荆防败毒散
【组成】败毒散去掉人参、生姜、薄荷(兽药典中保留),加荆芥、防风即为。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
【区别】败毒散兼顾气虚之体,后者去风寒之力较强。
荆防败毒散方解:
(3)败毒散、玉屏风散、扶正解毒散比较
【败毒散】祛邪兼扶正,祛邪为主(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生姜、薄荷),扶正为辅(人参、茯苓、甘草)
【玉屏风散】扶正兼祛邪,扶正为主(黄芪、白术),祛邪为辅(防风,祛表邪)。
【扶正解毒散】:扶正兼祛邪,扶正为主(黄芪、淫羊藿),祛邪为辅(板蓝根,祛里邪)。
2. 麻黄汤方解
麻黄 → 发散解表,宣肺平喘 君
桂枝 → 发散解肌,温经通脉 臣
杏仁 →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佐
甘草 → 缓和药性,调和诸药 使
注:善治风寒表实证。
(二)风热犯肺
【病因】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以致肺气宣降失常所致。
【主证】鸡群发热,咳嗽不爽,声音洪大,呼出气热,口渴喜饮,粪便偏干,舌苔薄黄,口红短津。剖检,呼吸道有粘稠分泌物,喉头红肿,甚**出血。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方例】银翘散或双黄连加减。
1. 银翘散
【组方】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温病初起。
2. 双黄连
组成:双花(金银花)、黄芩、连翘。
黄芩**擅长泻肺火;
黄连**擅长泻心火;
黄柏**擅长泻肾火;
龙胆**擅长泻肝火;
大黄**擅长泻胃火。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也可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喘。
(三)燥热伤肺
【病因】由感受燥热之邪,在表未解,入里伤及肺脏所致。
【主证】干咳无痰,咳而不爽,羽毛焦枯,口色红干,苔薄黄少津。常伴有发热微恶寒。
【治则】清肺润燥养阴。
【方例】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方解
霜桑叶—清宣肺热,滋润肺燥
石膏—清泄肺热,生津
麦冬、阿胶、胡麻仁—滋润肺燥
杏仁、枇杷叶—清肺热,降肺气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补肺(培土生金)
(四)热邪蕴肺
【病因】多因外感风热或因风寒之邪入里郁而化热,以致肺气宣降失常所致。
【主证】咳声洪亮,气促喘粗,粪便干燥,口渴贪饮,口色赤红,苔黄燥。剖检,呼吸道有少量黄色粘液,咽喉气管红肿,甚**出血。
【治则】清肺、止咳、平喘。
【方例】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散。
1. 麻杏石甘口服液
【组方】麻黄、杏仁、 甘草、石膏。
【功效】清肺、宣肺、平喘。
【主治】肺热咳喘。
2. 定喘散
【组方】桑白皮、苦杏仁、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党参、白术、 关木通、大黄、郁金、黄芩、栀子。
【功效】清肺、止咳、定喘。
【主治】肺热咳嗽,气喘。
(五)痰热阻肺
【病因】因脾失健运,湿聚为痰上贮于肺,复感热毒,痰热互结上扰于肺,堵塞气道而发病。
【主证】剧烈咳喘,鼻液量多,常从鼻孔甩出黄而黏稠粘液。口色赤红,苔黄腻。剖检,呼吸道有较多黄色粘液,常因其堵塞气道引起鸡群窒息死亡。
【治则】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方例】桑仁清肺口服液或二陈汤
1. 桑仁清肺口服液:
【组方】桑白皮、知母、苦杏仁、前胡、石膏、连翘、枇杷叶、海浮石、甘草、橘红、黄芩。
【功效】清肺、化痰、平喘。
【主治】痰热咳喘。
2. 二陈汤方解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君)
陈皮 — 理气 燥湿化痰(臣)
茯苓 — 健脾利水,渗湿化痰(佐)
甘草 — 和中健脾,调和诸药(使)
注:善治湿痰证。
文章部分观点来源自网络,只供分享,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推荐:【张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