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呼吸道病的发病原因及危害
时间:2024/12/12 14:50:02浏览量:4918

      一、群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鸡群呼吸道疾病又称为鸡呼吸道综合征,是一种多病因素的总称。
  发生呼吸道疾病后,将导致鸡只呼吸系统受损,自身抵抗疾病能力降低,容易继发鼻炎、气管炎、气囊炎等细菌性疾病和喉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进而导致鸡群采食量减少,体质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甚**大量淘汰或扑杀,为广大蛋鸡养殖户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二、导致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1、自身因素
  1.1、鸡具有独特的呼吸系统
  与哺乳类动物不同,鸡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即9个气囊,9个气囊与全身相连。所以,鸡只一旦发生病原感染,容易造成全身性感染,进而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发病。
  1.2、鸡无汗腺
  鸡没有汗腺,主要依靠呼吸散热进行体温调节,因此抗热能力较差,若通风管理不适宜将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1.3、鸡无横膈膜
  鸡的体腔中部缺少横隔膜,使腹腔感染疾病容易传播**胸部的重要脏器,间接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4、鸡无淋巴结
  鸡没有成形的淋巴结,淋巴系统不健全,病原体在体内的流动传播不易被自身所控制,一旦感染后较易发病。

  

2、外部因素

  2.1、通风管理
  当通风管理操作不当,导致舍内通风不良,易导致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
  2.2、疾病因素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肉鸡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
  病毒性:禽流感、新城疫、黏膜型鸡痘、传支、传喉
  细菌性:传染性鼻炎、鸡白痢、大肠杆菌等
  支原体
  多病原体混合感染。
  

3、人为因素

  现阶段,规模化养殖企业多采用集约化饲养模式进行鸡群饲养,在综合管理效率、指标稳定和经济效益凸显的前提下,使得鸡群生活在被动接受的、人为创造的饲养环境中,限制了鸡群自身的调整功能。

    4饲料营养因素

  饲料中蛋白质浓度不高和品质较差,抗体(免疫球蛋白)产生不足,肉鸡抗病抗应激能力低,极易发生呼吸道病;

  长期的维生素不足或吸收障碍,尤其是VA,导致受损呼吸道黏膜得不到及时修复,为病原体感染打开“通道”;

  微量元素不足或吸收障碍,如硒、锌等,也会造成免疫系统的发育障碍。

     5、育雏期间湿度过低

  育雏加温(干热风暖风炉),**大缺陷就是舍内湿度低;

  高温育雏导致舍内维持恒定的湿度比较困难,粉尘、绒毛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为呼吸道病原体提供漂浮载体,被肉鸡吸入呼吸道,即可导致呼吸道感染;

  免疫以及其他因素的应激,加剧对呼吸道的刺激,导致鸡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降低,诱发呼吸道疾病。


      三、通风不良的危害

  1、有害气体增加
  舍内主要存在的有害气体及对鸡群的危害性排名为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鸡舍内NH3和CO2为鸡粪中未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的产物,同时鸡的呼吸也产生了大量的CO2
  一般情况下,体重1KG的鸡1小时耗氧136mg,呼出CO2量为707ml。当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超出允许范围值时,就会对鸡群造成危害。

  2、粉尘数量增加
  粉尘来源主要有饲料、粪便、羽毛皮屑、咳嗽、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其特点是浓度比较高,毒性强,附着许多病原微生物,传播广泛和无时无处不在。
  危害主要体现在造成疫病传播的载体,分解有机物形成臭气,造成呼吸道的损伤,吸附有害气体,当鸡只吸入或吃入,破坏呼吸道、消化道的上皮组织。  

3、氧气含量不足

  一般海拔越高的地区大气压越低,含氧量也越少;而负压越大,空气中含氧量也越少,所以高海拔+高负压=缺氧。
  鸡群缺氧后血氧含量降低,影响心肺循环,影响气体交换出现肺水肿、心衰和末梢循环障碍等。
  一般空气中含氧量21%为正常,含氧量为19%时尚且不会对畜禽造成影响,当含氧量减少**16%时将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当降**6%时可直接导致动物死亡。

文章部分观点来源自网络,只供分享,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推荐:【刘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