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林可霉素为林可胺类抑菌剂,主要用于抗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感染的治疗。为有特臭的白色结晶性粉末,常用制剂是10%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
主要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初由链霉菌产生,而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半合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的7位为氯原子替代。克林霉素的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优于林可霉素,因此在临床上更常用。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特别适用于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尤其是克林霉素,其抗菌活性比林可霉素强4-8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有效的抗菌药物,尤其在治疗革兰阳性菌和某些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作用机制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大环内脂类相似,它们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这类抗生素易与革兰阳性菌的核糖体形成复合物,而难与革兰阴性菌的核糖体结合,因此对革兰阴性菌几乎没有作用。
盐酸林可霉素是一种快效抑菌药,对那些正处于快速分裂、复制和繁殖的敏感菌,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正常剂量使用,其可呈现良好的抑菌作用,而高浓度则呈现杀菌作用。禽的大肠杆菌、浆膜炎、坏死性肠炎、败血型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沙门氏菌、包心包肝、腹膜炎、肠道肿胀鼓气出血、咳嗽、甩鼻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为鸡场常用药物,在用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治疗疾病的药物,临床无效或产生耐药菌时,用盐酸林可霉素仍然继续有效。常用盐酸林可霉素配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作为备用。而且与抗厌氧菌药物地美硝唑具有协同配伍增效作用。
耐药机制
耐药机制与大环内脂类相同,包括产生耐药基因合成甲基化酶对核糖体的结合靶点进行修饰,产生灭活酶使药物失活,以及通过减少药物摄入或增加外排来降低药物浓度。
应用
(1)治疗鸡气囊炎、大肠杆菌病:
盐酸大观林可霉素可溶性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头孢注射液+干扰素(注射)。
(2)肠毒继发球虫
10%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地美硝唑可溶性粉+复方磺胺喹恶啉溶液/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硫酸粘菌素。
(3)蛋鸡输卵管炎,肠炎
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地美硝唑+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
文章部分观点来源自网络,只供分享,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推荐:【孙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