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蛋鸡养殖领域,饲料成本一直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其中豆粕作为重要的蛋白来源,价格波动往往对成本有着较大影响。寻找合适的替代原料,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蛋鸡健康和生产性能,成为养殖户关注的**。杂粕,如菜籽粕和棉籽粕,因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为降低饲料成本提供了可行方案。不过,杂粕在营养成分和特性上与豆粕存在差异,所以在替代过程中,需要综合多方面进行科学考量。
一、在替换过程注意事项
换料7-10天
蛋鸡的消化系统对饲料成分变化较为敏感。突然用杂粕完全替代豆粕,会让蛋鸡难以适应,可能引发消化不良、采食量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生长和产蛋。所以,建议采用逐步替代的方式,替代比例一般控制在总蛋白来源的 30% - 50% ,具体比例要依据杂粕的品质,如蛋白含量、杂质情况等灵活调整。这样可以让蛋鸡有足够时间适应饲料变化,保障其正常的生理机能。
氨基酸平衡
杂粕和豆粕的氨基酸组成有明显不同。菜籽粕赖氨酸含量偏低,棉籽粕蛋氨酸不足。氨基酸的不平衡会降低饲料利用率,影响蛋鸡的生长、产蛋和免疫力。因此,使用杂粕时,要额外补充合成氨基酸,像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等,使饲料的氨基酸组成满足蛋鸡不同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的需求,确保蛋鸡的良好生产性能。
能量调整
杂粕纤维含量较高,会降低饲料的能量密度。而蛋鸡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产蛋等都需要充足能量。当杂粕用量增加时,就要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或者添加油脂,如大豆油、玉米油等,来提升饲料的能量水平,满足蛋鸡的能量需求,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状态。
抗营养因子处理
菜籽粕中的硫苷和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是影响蛋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抗营养因子。硫苷在蛋鸡体内会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干扰甲状腺功能,导致代谢紊乱;游离棉酚则可能造成蛋鸡中毒,损害生殖系统和肝脏等器官,降低产蛋率和蛋品质。所以,必须对杂粕进行脱毒处理,或者严格限制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以减少抗营养因子的负面影响。
二、具体的应用方案
菜籽粕
基础配方(以产蛋期为例)
三、注意事项
抗营养因子把握
适口性改善
杂粕的苦涩味会影响蛋鸡采食。添加糖蜜等甜味剂,或水果香味剂等,能改善饲料的口感和气味,提高蛋鸡的采食量,保证其摄入足够营养。
阶段性调整
效果评估
持续监测蛋鸡的产蛋率、蛋重、料蛋比和蛋壳质量等指标。一旦指标下降,可能是杂粕替代比例不当或配方问题,需及时回调豆粕比例,优化配方,保障蛋鸡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四、机会与风险
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方设计和严格的脱毒处理,杂粕可以部分替代豆粕用于蛋鸡饲料。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蛋鸡的生产表现灵活调整配方。建议养殖户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先进行小规模试验,验证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后再大规模推广,实现蛋鸡养殖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文章部分观点来源自网络,只供分享,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推荐:【杜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