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魁祸首就是新玉米。
为什么使用新玉米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新玉米水分高
各地区的玉米水分含量都不一样,尤其今年夏季的雨水又多,会导致新玉米的水分含量比往年要高。而直接食用这种玉米,会稀释配合日粮的营养浓度,导致日粮中的代谢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降低,甚至会造成日粮能量水平不足、能量蛋白比失衡。
2、不完善粒多
现在基本上都是使用联合收割机在进行收割作业,由于新玉米的水分较大,易受伤,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会使破碎粒增加,
而破碎粒会使的霉菌毒素极易侵入,增加霉变的几率,致使蛋鸡出现腹泻现象严重。
3、新玉米不完全成熟
玉米和小麦一样,都是需要经过两次成熟才能把其中的大部分多糖转化为淀粉,那些非淀粉多糖是无法被动物肠道吸收的,而且还会增加肠道负担,使得肠道疾病增加!
如何正确应用新玉米呢?
1、严格控制杂质
杂质(不能被动物利用的)≤1%可接收;1%≤杂质≤2%,需扣除杂质重;杂质>2%,则拒收。玉米在晾晒、烘干、运输过程中,如果场地不干净,往往会混入泥土、砂石、砖瓦碎块、鸟鼠粪便、虫卵、玉米芯、玉米须等杂质,影响湿热散发,且容易生虫发霉,对安全储存十分不利。
2、控制不完善粒
使用新玉米要高度重视霉菌污染的问题,加大监控力度把不完善颗粒控制在5%以内,生霉粒控制在2%以内。不完善粒除了生霉粒,还包括热损伤粒、生芽、病斑、破损、虫蚀粒等。烘干玉米的热损伤粒同样应引起重视。新玉米本身的呼吸强度大,不完善粒的存在致使短期贮藏发热霉变,风险变大,同时降低饲用价值。
3、正确配制饲料
使用收购的玉米时,应定期检测玉米含水量,粗略计算玉米使用量,尽可能保证适宜能量蛋白质比。玉米水分超过14%,则必须弥补水分引起的有效能值的缺失,常用的办法是提高玉米用量或使用高能量的油脂。玉米水分达到25%以上的地区,建议养殖户全部使用优质全价料;玉米水分达到20%~25%的地区,每吨饲料可补约2%左右的豆油、玉米油等油脂,或使用优质全价料;玉米水份在15%~20%的地区,可以增加玉米使用量或使用优质全价料。新玉米使用不当易造成饲料能量差异大,直观表现为产蛋下降、增重减慢甚至体重呈负增长、疫病风险大等问题,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郭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