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社德国什未林11月10日报道,德国、荷兰、波兰、匈牙利、丹麦和奥地利都报告说,高致病性禽流感正在野生鸟类中传播。
报道称,在德国,这种病毒首先在东部的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和南部康斯坦茨湖的巴伐利亚州一侧发现。
德国北部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南部的巴登-符滕堡州早些时候发现了野生鸟类的尸体,促使一些州政府发布指示将家禽关在室内,以防止受到野生鸟类的传染。
丹麦在默恩岛和哥本哈根的野生鸟类尸体上首次发现了H5N8型禽流感病毒。匈牙利报告称,一个家禽场成为第二个暴发禽流感疫情的地方。
虽然现在传播渠道是野生鸟类,相关人士预测,在圣诞节来临前的这些疫情或可能蔓延到被屠宰的鸡、鸭和鹅身上。
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国内流行疫情也不容小觑。以下为蛋鸡流行疾病分析建议:
养殖老区和养殖密集区域,支原体及安卡拉等点状散发性疫情从来没有消停过,其中依然以温和型流感、严重流感和新城疫为主,细菌性问题依然居高不下。虽然禽流感H9毒力较弱,症状不太明显,但对气管粘膜、肠道粘膜、输卵管粘膜等所造成的破坏甚至比支原体的危害更快速更严重, 温和型H9病毒可破坏天然粘膜屏障为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打开方便之门,如死淘增高从表象只能看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等。如果禽流感H9基础免疫较好的情况下,鸡群感染后未必就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能产生很高的抗体水平,形成很强的保护能力,但未必就有很好的抗体均匀度。在此,日常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一则,通过抗体检测来判断明确鸡场是否存在温和型流感H9隐性感染的问题;二则,通过对抗体水平的高低和均匀度的判断,适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尤其在产蛋期间,始终维持抗体足够的高度和均匀度,最大限度控制H9的初次感染以及感染后的隐性甚至显性滚动感染。随着严重禽流感H5的免疫次数和频率的加强,目前现状主要呈散发趋势,感染比例也较高,另外部分区域抗体值整体保护力度较低,特别是-8抗体值;对于蛋鸡场来说,初冬来临,天气整体变冷,温差变大,严重禽流感的发病机率会进一步加大。而严重流感会对鸡场造成重大的损失。在此建议:不仅要做好冬季饲养管理及温差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检测抗体水平和抗体均匀度来调整我们的消毒、保健、免疫程序等,使我们的鸡群具备坚强的保护力及抵抗力。同时,部分区域还存在一定比例多种病毒间的混合感染,以及这些病毒性疾病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的混合感染。在此,提醒大家,不要出现思维局限片面考虑问题,要从整场区健康监测、管理、消毒、保健、免疫等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做好预防工作。 现在随着气温下降,温差变大,养殖场已经进入保温为主的养殖管理模式中,要注意加强防寒防湿管理,协调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在冬季管理当中,不要为保温而密闭门窗,不顾通风。若通风换气不足,会造成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太高,刺激鸡的呼吸系统,危害鸡群健康。在管理中要保持鸡舍内有比较稳定的适宜温度,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应每隔1小时~2小时开几分钟风机,或大敞门窗2分钟~3分钟,待舍内换上清洁新鲜空气后再关上风机或门窗。再则注意水中细菌微生物含量,养殖场水样采集部位一定要水井、水箱及水线前中后位置各采集一份,避免出现单独采取水井样品等而忽略其它位置的微生物含量检测。鸡滑液囊支原体虽呈散发性出现,但发病比例在明显增加。发病日龄多数主要集中4—8周龄,本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受发病日龄、继发和并发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成鸡感染时,多呈隐形经过。针对本病养殖场引进雏鸡前应对滑液囊支原体等进行实验室监测筛查,可对阳性鸡群了解其是否有免疫史等,阴性鸡群做好环境控制的同时,可使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然后经1—2周进行检测,反复进行2次,一般可收到较好效果。对于污染严重区域,可使用商品疫苗进行早期免疫,在野毒感染之前建立良好的免疫力,避免野毒在鸡群中进行传播。
安卡拉病目前产蛋鸡群发病也较普遍,针对本病流行区域可使用生物制剂提高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做好饲养管理,减少温差应激等。再则做好其它疾病特别是禽流感的防控工作,避免混感或继发感染出现较高死淘,提高生物安全消毒意识,可选择醛类消毒剂对本场进行消毒。如鸡场有疑似感染时可无菌采取肝脏、肺脏等病变组织, 进行分子生物学PCR方法检测,确诊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对其它栋舍早些采取应对措施。

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