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颗粒饲料品质的因素很多,而很多因素之间相互关联,这些因素往往会因为饲料配方结构、原料特性和生产设备等差异而发生变化,因此很难确定一套精确的控制参数标准。饲料原料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原料理化特性的多变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颗粒饲料的品质控制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将深入探究颗粒饲料品质的调控的途径及方法。
饲料原料的品质控制
按照原料理化特性对颗粒品质影响作用的大小可以依次分为:水分、粗纤维、淀粉和粗蛋白。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调质后水分的含量以及成品的水分含量和外在品质特性。原料的水分含量常由于季节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在冬季水分较高,而在夏季较低,这决定了在不同季节应对工艺参数做出调整以保证成品的水分含量。
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通过环模时间较长,制备出的颗粒较硬,在制定配方时应合理考虑粗纤维水平以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参数,其中高纤维日粮配方应加大调质温度,并选择高压缩比的环模以保证颗粒质量。对于高淀粉含量的日粮配方应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使淀粉糊化彻底以保证颗粒质量。为此,调控颗粒饲料的品质应首先注意所选用原料的种类、理化特性和组成比例以制定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满足生产需要。
此外,还需注意原料的颜色、霉变情况、细度和容重等,这些指标对颗粒饲料的内在或外在品质都存在着直接的影响。例如菜籽粕颜色常呈现出黑色,若配方中菜籽粕比例增大,则成品的颜色偏黑,这对有特殊要求的饲料品种尤为需要注意这方面的情况。
饲料加工的参数控制
现代颗粒饲料的加工工艺一般包括原料接受、粉碎、混合、调质、制粒、冷却、成品打包等,其中对颗粒饲料品质影响较大的环节主要有粉碎、混合、调质、制粒和冷却。一般而言,粉碎细度越大,越有助于制粒。然而粉碎过细,对颗粒饲料的品质改善作用不大,而且使电耗成本增加。不同混合机设备对混合时间要求不同,然而混合均匀度对成品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当混合均匀度差时则可能表现出营养成分分布不均,颗粒硬度变异系数增大,因此在生产中应定期检测饲料的混合均匀度情况以保证颗粒饲料的质量。
调质是生产颗粒饲料的关键步骤之一,它使饲料原料内部温度增加,淀粉糊化,杀灭病原菌,提高动物消化利用率和健康水平。调质机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调质温度、调质压力和调质时间。调质机参数不应是固定不变,而应根据生产饲料品种的不同和季节差异而对工艺参数做出调整。一般地,夏季制备颗粒饲料的调质温度较高,而冬季较低,这与不同季节原料水分含量和环模温度有关。调质工艺的参数应是波动的,而不应固定不变。调制温度的确定应根据原来的水分和饲料配方结构的不同而灵活调节,设定相对比较广的温度范围供生产参考。总的来说,调质温度、调质压力和喂料器转速是紧密相关的,生产中应灵活调节使各参数最优而调质机变频电流最大,使生产速度最大化。
不同品种饲料对制粒要求各有不同,制粒机参数的设定通常包括环模质地、孔径和压缩比以及环模与压辊之间的距离、切刀锋利度、切刀与环模之间的位置等。环模的生产材料主要有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之分,由于选材、工序选用和控制等方面的不同而使生产的环模质量差异较大。一般而言,不锈钢环模是用多工位枪钻对模孔进行加工,能保证模孔光滑,从而使环模出料快,颗粒品质好(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均匀,饲料粉化率小等)等优点。
总结
因为饲料配方结构、原料特性和生产设备等差异而发生变化,因此很难确定一套精确的控制参数标准。影响因素是波动的,但颗粒饲料品质的要求是固定的,控制颗粒饲料的品质应首先建立一套适宜的评价颗粒饲料品质优劣的标准,包括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通过颗粒饲料品质标准要求的建立而对饲料原料的品质控制和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设定一个可变的参控标准实行灵活调节以达到生产效率最大化而又能保证颗粒饲料品质在正常范围能满足畜禽生产的需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郭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