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饲料的质量品质包括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内在品质是指如水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能量和灰分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外在品质包括颗粒的粒径、粒径均匀度、粒长、粒长均匀度、表面粗糙程度、裂纹、硬度和硬度变异度等指标。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两者共同决定着颗粒饲料的质量。本文主要从颗粒饲料的内在和外在品质角度入手分析影响颗粒饲料品质的因素,探讨颗粒饲料品质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颗粒饲料的内在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颗粒饲料内在品质主要受配方营养水平、配方结构和原料质量的影响。不同品种饲料的内在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由于鸭和猪消化生理结构和消化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际生产中鸭料通常所选择的原料较为粗放,选用的杂粕类原料较多,粗纤维含量较高。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主要与原料结构和组成有关,而水分含量易受到加工过程的影响。凡能影响到水分含量变化的因素都能影响到颗粒饲料中其它营养成分比例的变化。
颗粒饲料水分含量主要受原料的水分含量和饲料加工过程的影响。饲料加工过程中影响成品水分含量的环节主要包括粉碎、调质和冷却等三个步骤。当前畜禽饲料加工企业主要采用锤片式粉碎机进行原料粉碎,筛片细度影响着原料粉碎难易程度,也决定着原料水分损失程度,一般而言,筛片孔径越细,粉碎时间越长,耗电量越大,水分损失越多。不同原料在粉碎过程中水分损失程度也不同。
颗粒饲料的外在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颗粒饲料的外在品质如颗粒的粒径、粒长、表面光洁度和硬度等一定程度上与内在品质有关,而在生产实际中更易受到加工工艺参数的影响。饲料加工参数如粉碎细度、环模质地、环模孔径、环模压缩比、调质温度以及冷却风量和冷却时间等都影响着颗粒饲料的外在品质。
据测定,于8月份在某一饲料厂中连续采集8天鸭颗粒饲料样品,共计24个样品,测定其硬度、10粒饲料硬度变异系数、0.5cm以下粒长饲料比例、0.5~1.5cm粒长饲料比例,并记录每批饲料生产的调质温度、环模压缩比和喂料器转速,经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所示,调质温度和环模压缩比对生产速度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调质温度与喂料器转速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环模压缩比与喂料器转速也成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调质温度还与粒长0.5cm以下饲料比例成负相关(P<0.10),与颗粒硬度值成正相关(P<0.10)。这表明,在该厂正常鸭料生产条件下,调质温度与生产效率和颗粒外在品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颗粒饲料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的关系
颗粒饲料内在品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外在品质的表现。水分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机械磨损,有助于增加糊化效果和颗粒硬度。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谷物和动物产品的制粒性能良好。此外,较细的原料有助于让蒸汽充分渗入至颗粒中心,使之变得较柔软而具有可塑性,有助于提高颗粒料品质。
颗粒饲料外在品质的变化也可反应出其内在品质的特性。举例而言,饲料硬度值变异系数过大可能反应出饲料混和均匀度差,内在营养成分分布不均匀。因此,通过监测颗粒饲料的外在品质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内在品质的变化,为更好地调控颗粒饲料的品质提供参考。
郭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