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水分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7/5/27 21:33:27浏览量:5440

   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它直接影响到颗粒饲料的品质和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之一。水分含量超过规定的标准,颗粒饲料容易发霉变质,不利于保存,还会使营养成分的含量相对减少,降低了饲料的能量;水分含量太低,会影响饲料口味并造成过大的重量损失,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适宜的水分含量有利于制粒,能提高颗粒饲料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接下来,本文将重点探究饲料水分对饲料质量的影响。

  饲料原料和饲料成品水分的季节性差异

   饲料原料水分和颗粒饲料水分的变化存在两个极端,在秋冬季,由于气温较低,玉米等新原料的上市时水分含量很高,在饲料生产制粒后,水分一般在13%~14%左右。但是到了夏秋季,饲料原料水分一般在12%~13%左右,加之夏季高温,饲料原料水分在粉碎和制粒过程中损失,使得饲料水分很低,一般在9~11%左右。


    举例而言,饲料玉米含水量是影响饲料水分变化的重要因素,饲料玉米含水量的变化随着季节有规律的变化,秋冬季是新玉米上市的季节,同时该季节气温低,玉米水分很高,市场上水分在15%~16%的玉米也很多,饲料厂为了控制饲料质量,防止玉米霉变,限制收购玉米的水分在14%以下。但是到了春夏季,玉米和其他饲料原料的水分很低,如玉米的水分有时达到10%左右,豆粕、棉粕和菜粕等主要蛋白质原料的水分在8%~10%左右,加上高温季节粉碎时水分的挥发和制粒后的干燥和冷却过程,水分损失很大,饲料成品的水分一般在9.0%~10.0%左右。

  水分对颗粒耐久性和粉率的影响



   由于饲料水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饲料生产和饲料颗粒质量的季节性变化。饲料水分的含量和制粒效率有显着的相关性,饲料中的水分能够降低饲料粉碎和混合时的粉尘。饲料淀粉的糊化是影响饲料颗粒质量的首要因素,淀粉糊化作用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可逆吸水阶段,水分进入淀粉粒的非晶质部分,体积略有膨胀,此时冷却干燥,颗粒可以复原,双折射现象不变;

  (2)不可逆吸水阶段,随着温度升高,水分进入淀粉微晶间隙,不可逆地大量吸水,双折射现象逐渐模糊以至消失,亦称结晶“溶解”, 淀粉粒胀至原始体积的50~100倍;

  (3)淀粉粒最后解体,淀粉分子全部进入溶液。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适当的水分有利于热蒸汽渗透进入饲料颗粒内部,提高淀粉的糊化率,饲料的水分过低会影响到淀粉的糊化和颗粒的质量。保持饲料中适当的水分可以提高饲料颗粒的持久性,降低含粉率。


   饲料水分对水产饲料融水时间的影响

   水产饲料对溶水时间的要求很高,如果投饵后,饲料的溶水时间很短,鱼不能够完全采食,就会导致饲料严重浪费,饵料系数就会很高。饲料的溶水时间和淀粉的糊化度有直接的关系,水产饲料中最好的粘合剂就是次粉,次粉的糊化程度对饲料的溶水时间有直接的影响,从糊化的过程看,都需要有水的参与,但是鱼饲料主要是蛋白质饲料如豆粕、鱼粉、棉粕、菜粕等水分很低的饲料组成,淀粉糊化比较困难,为了达到提高溶水时间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高压缩比的滑膜制粒。



   因此生产鱼饲料的动力成本和机械成本都很高。在鱼饲料中适当的提高水分,能够提高淀粉的糊化度,有效的提高饲料的溶水时间。



讨论

    饲料颗粒质量和饲料水分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饲料原料水分较低和温度较高的季节如何去提高饲料的质量是每个饲料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问题的焦点是混合机中饲料的水分问题,因此有些饲料厂想通过在混合机中喷水来提高成品的水分,但是这样做的危险很大,因为外加的水分是游离水,这些水存在于饲料的表面,形成微型的水滴,在温度较高时,水分就会会发出来,在饲料袋内膜形成水珠,导致饲料的局部发霉,这也是饲料厂高温季节出现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之一。霉菌的生长导致饲料霉菌毒素的升高,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够有效增加颗粒饲料水分又可以防止饲料霉变的产品,对饲料厂的生产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张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