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玉米破9毛 有人欢喜有人忧
华北正值新小麦上市时期,华北玉米走势颇为强势。麦收之后,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出现较强反弹,山东地区众多厂家收购价格已经突破0.90元/斤的重要关口,大大激发市场活力,带动周边河北、河南市场同步走强。玉米处于青黄不接时期,而拍卖粮还在进行中,市场对后期走势仍然比较忐忑。
麦收高峰结束,余粮减少且更为集中
6月是华北小麦集中上市时期,5月份华北出现一轮玉米售粮高峰,农户和粮点为了收储小麦大量清仓售粮,一度引起玉米回落。进入6月份之后,华北玉米供应量明显减少,而且货源更向大户手里集中。据调查,河北农户普遍空仓,粮点存货寥寥,但大中型粮商还有大量囤货;山东鲁北、鲁南等局部地区农户还有余粮,而大中型贸易商也有较多囤粮;河南部分地区、安徽等地农户还有1成多余粮,但粮商存货有限。
东北拍卖节奏暂时减缓,市场期待2014年玉米
东北玉米拍卖自5月份开始进行,目前已经连续进行7周,累计成交2414万吨,其中2013年成交在2221万吨,占92%。2013年拍卖先热后冷,前期成交积极,周最高成交量达500万吨以上,但最近2周成交量都不足150万吨,成交价格也回落。
一方面是由于前期竞拍过热,部分标的溢价较高,价格优势不强,部分货源还处于倒挂无利状态。另一方面,拍卖粮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有混掺现象,下游厂家采购有些抵触。当前2013年余粮库存还剩700万吨多,市场预期2014年玉米很快开拍,也是导致最近2周成交骤然降温的原因。
东北粮拍卖粮下降,且主要发南方为主。近期东北至华北物流紧张运费上涨,加上华北厂家价格调整灵活,东北发华北当前粮源较前期略有下降。
厂家库存持续下降,提涨争收补库
麦收过后,华北厂家到货量严重不足,曾连续数日收购无量现象,库存出现快速下降。不少深加工厂家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从拒收东北粮转向灵活采购东北粮。即便如此,整体上货量仍然不足。据调查,华北深加工厂家库存普遍降至10-15天,比麦收下降近一半。部分厂家库存甚至不到1周,随时有缺粮停车可能;饲料厂库存降至20-30天。厂家收粮心切,提涨争收而加剧价格上涨节奏。
近期山东玉米上涨势头最强,下游诸多厂家已经提到1800元/吨以上,主流收购价格上涨到1760-1840元/吨,累计涨50-70元/吨;河北、河南涨势较缓,但随着地区间价差增大,也有跟涨和补涨的潜力。
后期关注拍卖粮动向和下游采购策略变化
近期华北玉米大幅上涨主要原因在于麦收之后,玉米供需缺口增大,而买卖双方心态随之也都发生了变化。华北余粮见底,货源主要集中在大户手里,在新粮上市还有长达3个月时间里,贸易商看涨信心较足,挺价议价能力增强。下游厂家储备中远期库存意愿强烈,而拍卖粮质量参差不齐,有限的本地粮成为厂家争抢的香饽饽。
现在能够缓解市场紧张的渠道就是质量较好的2014年拍卖粮,其投放时间和投放节奏是近期关注的焦点,目前推测在7月初开始拍卖可能性大些,由于近期成交率偏低,预计拍卖成交仍然火爆,短期内对现货市场仍有一定支撑,但后期或逐渐缓解现货紧张氛围。
此外继续关注厂家采购策略的调整,由于华北粮价高难采,深加工和饲料厂转向东北粮比例正在逐渐增加中,尤其是是陷入亏损的深加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东北粮来缓解压力,这会降低对本地粮的依赖,价格上涨支撑力量将会减弱。预计在2014年拍卖粮拍卖之前,华北市场维持紧张缓涨势头,但14年政策粮一旦投放,市场心态和价格预计会出现波动,2014年投放准确时间不确定,建议粮商抓住机会逢高适当分批出货锁定部分利润,而厂家则建议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采购策略。
2014年玉米拍卖7月或启 底价上调幅度不会太大
随着临储玉米成交量突破2400万吨,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发生悄然变化:2013年及以前玉米充斥市场,成为各个物流中转站的主力;充裕的陈粮与有限的新粮价格分化继续加剧,价差达80~100元/吨甚至更多;在对玉米品质要求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华北新玉米渐成关内饲料企业首选。7月份储备轮换玉米出库在即已引起市场高度关注,2014年临储玉米何时启动拍卖更是牵动人心。
东北拍卖粮出库或不足五成
6月份以来,东北产区农户手中余粮见底,拍卖陈粮出库为市场粮源供应主流,但因出库效率、费用及运输问题,陈粮入市节奏仍偏慢,目前市场预期拍卖粮出库不足五成,但后期拍卖粮出库压力依旧存在,且下游企业对2013年产玉米的承接力并不佳。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出库价格基本接近拍卖粮出库成本价,供应相对宽松。市场人士猜测2014年临储玉米或在6月底7月初开始投放,目前市场高度关注2014年拍卖底价。
华北玉米再获饲企“青睐”
6月份,随着临储玉米拍卖持续进行,华北新季存粮再获青睐,因为对于饲料企业而言,脂肪酸值成为重要考量指标,而前者超标较为严重。事实上,目前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以采购拍卖陈粮为主,收购价在1650~1750元/吨之间,饲料企业则以收购本地新粮为主,因品质分化特征明显,山东部分地区进厂价达1800元/吨左右。此外,在市场对玉米品质要求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地方轮换玉米和2014年临储拍卖玉米成为饲料企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据了解,目前华北地区地方轮换2015年粮源已开始预售,到厂报价为1800元/吨,而2013年拍卖玉米仅1700元/吨(山东)。
深加工企业“红包”能否续发
6月份以来,拍卖粮已经成为东北深加工企业采购的主要粮源,主要原因就是目前东北产区农户余粮见底、贸易新粮库存有限,尤其进入拍卖投放周期以来,拍卖底价偏低提升企业抢拍积极性。6月底东北深加工补贴即将结束,部分玉米淀粉及酒精企业生产效益可能重回亏损。同时,自5月份临储玉米首拍以来,拍卖玉米进厂成本已高于东北补贴后成本,可见深加工企业高开机率和利润水平仍需补贴支撑。因此,今年秋收新季玉米国家是否继续补贴深加工企业,成为继临储玉米拍卖后市场热议的话题。6月中旬以来,国内淀粉价格稳中有涨,企业开工率略有下降,盈利水平缩减。截至目前,吉林长春淀粉出厂价为1900~1950元/吨,辽宁铁岭1950~198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山东滨州2080~2100元/吨,上涨20元/吨;河北秦皇岛2020~2050元/吨,上涨30元/吨。目前,国内淀粉行业开工率74%,比上周下降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其中,东北地区开工率为77%,与上周持平;华北地区为79%,下降2个百分点。
以深加工效益最佳化方式计算,目前吉林省深加工补贴200元/吨,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约360元,山东省一吨淀粉理论亏损约188元;黑龙江省深加工补贴300元/吨,每生产一吨玉米酒精理论盈利约为985元。拍卖玉米进厂成本高出补贴企业玉米成本约200元/吨,7月份起东北补贴取消,可能使得淀粉及酒精利润跌回盈亏平衡或亏损。在东北深加工玉米收购补贴政策扶持下,去年11月份起享有补贴资格的深加工企业理论效益明显攀升,然而,与华北玉米深加工非补贴下效益亏损截然不同,可见,7月份东北补贴结束后将利空整体玉米深加工行业。
中期来看,鉴于目前我国临储玉米泻库主力依旧是深加工企业,预计国家对深加工企业的扶持优惠很可能“续约”,而“红包”是否持续发放,即将迎来的7月也将终见分晓。
2014年粮源何时投放牵动人心
尽管近日拍卖投放量因2013年玉米即将销售殆尽而缩减,但是2014年玉米数量仍高达近8000万吨,销售工作也即将展开,拍卖之初受需求和参拍热情偏高拉动,价格或较目前攀升,但是伴随持续大投放量供给,拍卖溢价空间将逐步收窄。鉴于对低脂肪酸值玉米的期待,多数用粮企业开始将目光同步转向2014年玉米拍卖,而按照我国玉米每周投放350万吨测算,7月份启动2014年玉米拍卖有望。市场分析认为,在去库存化的大背景之下,2014年玉米拍卖底价上调幅度不会太大。
即使在5月初,国家要求顺价销售,虽然前两轮拍卖成交价格基本与市场持平,但主要是受到大幅溢价的支撑,这个问题不可忽略。由此,2014年玉米拍卖底价增加幅度或在20~50元/吨,这一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连盘玉米走势,支撑了现货市场持粮贸易商的看涨心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南方和华北饲料厂家对拍卖粮接受度较低,仍在高价争收优质粮源,加之2014年玉米粮源质量或比预期偏差,未来一段时间,优粮优价的情况会愈发突出。展望后市,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玉米因脂肪酸、霉变、毒素等指标不同,价格分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鉴于7月份地方轮换玉米出库、进口谷物陆续到货,未来市场低品质玉米有拍卖底价托底,但需求不容乐观。6月份过后,国内优质玉米行情也将左右深加工企业库存玉米的动向,故需谨慎择优按需进行收购。后续仍需关注2013年陈粮拍卖出库节奏,同时市场关注焦点也逐渐转向2014年产玉米的投放政策及新季玉米的生长上来。
孙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