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料使用不同
1.1维生素使用的厂家和数量以及加工工艺不同
有些厂家使用的是非包被维生素,有些用包被复合维生素。包被的复合维生素相对在对抗高温和抗氧化方面会更有优势,同时蛋壳颜色表现会更好,维生素流失率低。有些厂家使用便宜和吸收率低的维生素,经过两掺反而降低了鸡的营养。
1.2氨基酸添加量不同
很多客户喜欢把一个所谓的贵料和便宜料两掺,预想这样可以互补,其实营养不是简单的叠加,我们单单通过肉眼和所谓的一些指标是不能分析出优劣的,假如两个预混料厂家预混料每吨添加的蛋氨酸分别是25千克和30千克,那每吨预混料就相差300元左右,其实这个差异是非常大的,最重要的是这样氨基酸长期缺乏造成的鸡体质下降,合成抗体的效率降低,抗病力和免疫力都会下降,所以鸡群后期就会容易发病,引起死淘率高,蛋重差。
1.3矿物质添加种类和量不同
目前大多数饲料厂家添加无机矿物质,但一些创新型企业添加发酵态矿物质。无机矿物质吸收率低,对肠道和肝肾造成损伤严重,引起鸡群肠道黏膜损伤,肝脏易肿大,发脆,使鸡群过料,脂肪肝等问题不断加重。但发酵多矿能够有效避免肠道和肝肾损伤,对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吸收率高等特点,可有效改善鸡群过料问题,提高肠道对饲料的吸收率,减轻肝肾负担,提高肝肾功能,改善鸡蛋品质。如果你选用含用发酵多矿的饲料,经过两掺后发酵多态矿物质的含量就少了一半,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
饲料日粮类型不同
很多客户选用的是玉米-豆粕型日粮,载体是沸石粉、米糠、石粉等,但有些客户选用的是以豆粕做载体,或者用鱼粉型的饲料,那区别就非常大。大多鱼粉型的日粮,大配方中都会含有2~4个麸皮,这个麸皮的作用主要用来调节饲料营养浓度和平衡,其实最重要还是降低能量浓度提高采食量,如果私自把麸皮去掉换成玉米和豆粕,那就带来两方面问题:第一是采食量降下来了,但蛋重和鸡体重轻了,后期蛋重偏轻。第二是蛋白过高能量低了以后,后期产蛋下滑快,蛋壳质量不好。所以一定要认真区别配方之间的微小差异。
3
每个饲料的营养平衡性不同
营养的平衡体现在,能蛋比平衡,氨基酸平衡,钙磷平衡。现在市面上有些饲料采食量很高,可以想能蛋比做的怎么样。如果每只鸡每天多采食5克饲料,那么72周就要多采食2.5千克的饲料,每只鸡就丢掉6元的利润,10000只鸡一批鸡60000元就没了。对于一个10万的规模化鸡场来说就是更大的损失了。
氨基酸的平衡不是某个原料加得多就好的问题,很多客户喜欢看饲料标签来判断饲料好坏,其实没有实际意义。氨基酸平衡的饲料从蛋重、蛋型和蛋壳颜色,抵抗力,高峰维持时间都会有优异表现。做自配料的都深有感受,蛋氨酸一吨全价料加到1.5千克,赖氨酸加0.5千克,但高峰维持时间还是不能有效解决,所以氨基酸平衡是互补问题,是和其他营养元素共同协同的结果。
钙磷平衡也是如此,如何在鸡群钙磷吸收水平下降之前调整钙磷比例,以及在开产前期做好钙的储备和提高磷的吸收是做好平衡的关键。目前很多养殖户在没有考虑钙源和钙质量的情况下,随意增加磷酸氢钙或植酸酶都是不合理的。最后不但增加了成本,还伤害了鸡群。
4
配方设计思路不同
配方设计之初就体现产品价值不同,有的配方设计以满足最高产蛋率为标准,有的以满足最大蛋重为标准,有的以最大采食量为基础设计标准,有这些标准那么背后体现就是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和能量水平不同。在市场上也会发现很多客户都会有这样的反应:他家的饲料产蛋率不错,就是后期蛋重轻。或者感慨:他家的饲料蛋重不错,产蛋率一般。更有甚者不断控诉:他家的饲料采食量太高,料蛋比高。所以产品在市场上提现就会千差万别。
每个饲料厂家设计配方的理念不同,营养参数不同,原料品质不同,加工工艺不同,所以我们要理性认识蛋鸡饲料“两掺”现象,不要用没有精准实验数据的结果作为“经验”。这些蛋鸡“吃饭”和人的吃饭不同,我们用胡辣汤和豆腐脑“两掺”为的是口感,其次是营养。蛋鸡需要的是高品质的鸡蛋和持续的赚钱。
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