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走进林州红旗渠
时间:2018/5/1 16:29:04浏览量:5505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2018年4月29日-4月30日,河南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了为期两天的林州红旗渠旅游学习之行,走进“人工天河”红旗渠,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第一站:红旗渠风景区
   “人工天河”红旗渠给大家带来了特别震撼的心灵冲击,大家都深深的感受到这项工程的伟大。在太行山脉的半山腰,蜿蜒曲折的红旗渠为林县人民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幸福,这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努力奋斗所实现的结果。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可以创造伟大的奇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发扬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的灌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历史上由于严重干旱缺水,林县 ( 今林州市 ) 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引漳入林工程,1960 年 2 月动工,至 1969 年 7 月完工,历时近十年,经历了千难万险,被人称之为 " 人工天河 ",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们正好赶上景区为弘扬红旗渠精神,向游客再现当年修渠艰苦场面实景演出。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景区的一面悬崖峭壁上,上面垂吊着许多绳索,怪石嶙峋中,腰系绳索的人身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劳动服,实为演出,却没有音乐与灯光,所谓的舞台,是修红旗渠时真实的悬崖峭壁,演出中的背景声音来自于当年一部红旗渠的纪录片。主题为表现引漳入林工程中姚村营村的妇女突击队的铁姑娘们,如男人一样奋战在悬崖中开凿修渠的场景,表演者,都是当地的村民。

  这场演出,是再现六十年代林县人为改善缺水状况,全县人在太行山的悬崖中靠人工一钳一锤艰苦凿渠的真实场景,虽为演员,但空中悬挂与劳动的场景,实为真实情景再现。

   青年洞是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从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小鬼脸上穿过。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 300 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 " 青年洞 "。

第二站:红旗渠纪念馆

 
  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一座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历史的展馆,再现红旗渠修建情景,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仿佛使我走进了当年撼天地,泣鬼神的宏大场面,那锤声、那钎声、那炮声、那呐喊声仿佛在我耳畔回响,一曲曲动人的故事感人至深,一幕幕生动的画面震撼着我的心。林县人民的红旗渠精神,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奇迹,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震撼,精神得到升华。


  在红旗渠纪念馆,我们看到了上世纪60年代林县严重缺水的现状,看到了林县人民为了战胜旱魔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粮食紧张、物资短缺、设备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倍历艰辛将红旗渠修建而成。这是林县人民对努力奋斗最好的诠释!

  在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靠树叶维生的极其艰难条件下修渠,背景来自于林县严重的干旱与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到 1949 年的 500 多年里,林县发生自然灾害 100 多次,大旱绝收 30 多次,连年大旱时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最为严重时曾发生过 5 次 " 人相食 " 事件,人们生活十分凄惨。

第三站:太行山大峡谷


  旅游学习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风景秀美的太行大峡谷,感受这片土地的神奇和壮丽。太行山,在历史上有多少的传说和故事;如今,我们走在这片土地上,走进自然,体会历史,滋润心灵,感受幸福。

  我作为本地人今天又一次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原本有些模糊的记忆又渐渐清晰,自己也有了新的感触。林州这几年发展迅猛,旅游业等都非常火爆。这最最的根本就是因为有了红旗渠给林州带来了新的面貌,有了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林州儿女继续创造美好。再次参观和学习红旗渠的历史,让我又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把握现在,发扬红旗渠精神,脚踏实地的努力做好自己。



  为期两天的旅游学习,丰瑞人通过实地考察、走进纪念馆、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深刻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也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拼搏,努力奋斗,追求匠心品质,去成就更好的未来。

在 一 起,创 未 来
丰 瑞 人,加 油 
                                             孙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