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快讯】农业农村部谈兽药,为何让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市
时间:2018/5/10 16:02:53浏览量:5272

近年来,我国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持续提高,从2013 年的93.37%提高到2017 年的97.46%。兽药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形势却很严峻,人兽共用的抗菌药耐药性和动物专用抗菌药耐药性增高,威胁人类医疗资源,影响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其中,药物饲料添加剂更是成为行业人士讨论的焦点。

2015年7月,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2015~2019年)》就提出,鼓励养殖户选择未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推行科学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推进健康养殖。

2016年10月,《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促进药物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2018年年初,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的年度工作要点也对药物饲料添加剂提出了要求,称研究推进药物饲料添加剂减量退出计划,推动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完善替代技术方案措施。

4月16日,在中国饲料发展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提出2020年后药物饲料添加剂拟退出市场,更是宣告了药物饲料添加剂命运的终结。

药物添加剂与饲料密切相关,使用确实要规范。“畜禽患病需要药物时就得治疗,而通过饲料给药,只是一种药物的使用途径,不能作为一种剂型长期来添加,更不能作为商品饲料来销售和使用。”冯忠武称。

对于药物饲料添加剂从严格规范使用,到最终退出市场,冯忠武表示,2001年9月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168 号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2002年9月的220号公告对该《规范》的解释,其公布与实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目前已与兽药管理法规不相适应。所列品种与实际批准质量标准等有很大变化,有些产品已经禁止使用。同时,规模养殖水平提升,养殖场自配料水平提升,也给该《规范》的使用带来了新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养殖户违规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现象,再一次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41条规定,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组织修订168号和220号公告,拟取消委托饲料生产企业生产加药饲料业务,已经完成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药物饲料添加剂只能按照品种目录使用,争取在2020年把药物饲料添加剂剂型基本从兽药消除。同时,在养殖企业建立用药监督制度。”冯忠武说,未来新的兽用抗菌药准入上推行“四不批一鼓励”原则。

一不批,是指人用重要抗菌药品种转兽用不批。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兽药企业和科研单位通过简单的途径,直接把人用药通过动物实验转化为兽用,以后这种新兽药将不再受理;

二不批,是指需要长期添加用于促进动物生长作用的不批,像喹乙醇、有机砷都属于长期添加,现在已明确新的兽药已经不再受理;

三不批,是指易蓄积残留超标的不批。虽然某些兽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在动物体内易蓄积,易产生残留,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威胁的,也不会受理;

四不批,是指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兽药不批。耐药性是全球非常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兽药的研发、生产、使用环节抓起,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保护人类有限的医药资源,保障食品安全,最终保障人类的健康。

我国畜禽生产体量庞大,兽药使用必不可少。冯忠武表示,新兽药报批将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新型动物专用抗生素研制,研发中兽药、益生素等新产品。
李德发院士解析绿色饲料添加剂技术路径

什么是绿色饲料和添加剂,即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由绿色生产体系生产的无污染、无残留,安全、优质和营养性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

“不使用抗菌素,不能说我国的畜禽产量就要下降了,刚好相反,不仅不能下降,养殖效率还要提高,怎么办?那就得努力寻找替代抗菌素促生长、营养性功能的绿色且环保的物质。”李德发称,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提取物是未来替代抗菌素的主渠道。

安全、优质、营养的物质不是没有,而是广泛存在于轻工业的副产物中,诸如玉米浆、醋渣等等。李德发称,现在很多新型饲料添加剂正是利用生理生化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小机理来产出的。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活的微生物,当摄入一定数量时,能对机体生长和健康有益。其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双岐杆菌,以及酵母菌等真菌。

益生素或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益生元是活菌制剂所用的“粮食”,把它们两者加在一起就组成了合生元。李德发认为,合生元效果更好。比如把乳酸菌芽孢杆菌,和该菌所需要的寡糖加在一起,进行包被,在动物肠道的一定区域内进行释放,效果更好,达到促生长作用,替代抗菌素。目前国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诸如枯草芽孢杆菌——菊糖组成的合生元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对仔猪生长性能有改善作用。

抗菌肽也是一种在寻求新的不产生耐药性、能够预防或治疗由病源微生物或多种耐药性微生物导致的感染性疾病的潜在物质。不过抗菌肽现在定性为一种药物添加剂,它在肠道内抗菌后自身也降解了,不产生残留,未来是不是一个前景,这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除了益生素、抗菌肽,还有酶制剂,目前酶制剂有三大类,分别是生态型酶制剂、抗生素替代用酶和非常规饲料用酶,这三种酶制剂是我国发展应用的绿色安全高效的添加剂。

植酸酶作为生态型酶制剂,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姚斌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利用基因工程酵母生产植酸酶”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对行业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已成为植酸酶的自发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80% 。其应用已累计减少动物磷氮排放1600万吨,节约磷资源1200万吨。

我国新一代抗生素替代用酶,以葡萄糖氧化酶、甘酶为代表的抗菌、提高动物免疫力的酶已开始用于生产,并取得良好效果,填补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了绿色养殖的发展。

此外,非常规饲料用酶将有效缓解饲料资源短缺的现状。目前我国饲料粮短缺达到1亿吨以上,人畜争粮问题突出。李德发认为,沼渣、饼粕等农业副产品、粮改饲、林改饲用酶是饲料酶的下一个主战场,有望年节约粮食3000万吨以上。以单宁酶、角蛋白梅、棉酚降解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为代表的非常规饲料用酶已逐步在生产上应用。加酶以后,DDGS在饲料中替代大豆蛋白量可从3%~5%提升到15%。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