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态制剂作用知多少
时间:2018/7/6 15:10:05浏览量:5144

微生态制剂属于营养保健类饲料添加剂,营养保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优势种群学说) 在动物胃肠道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并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状态,其中有些菌群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抵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动物肠道内优势种群为厌氧菌,占 99%以上,其中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消化杆菌和拟杆菌等,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仅占 1%。这些菌群一旦失去了平衡,则使动物的消化道机能发生紊乱,生产性能下降,病原性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导致动物发病。此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能有效的补充有益菌的数量,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繁殖,调整恢复肠道的菌群平衡。

动物机体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机制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定植抗力(或竞争排斥):动物胃肠道的原籍种群能抑制其他外来微生物在肠道中定植或增殖,这种定植抗力的产生是因为体内微生物与致病菌竞争肠道上皮的吸附位点而产生的。如果这些吸附位点被较多有益微生物所占据,病原微生物就会被排斥。研究表明,乳杆菌能定植于鸡和猪的肠道上皮,与动物体建立一种共生关系,调节肠道种群的形成,并能有效地防止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对动物的感染。
②产生抑菌物质:例如乳杆菌能产生细菌素、类细菌素和其他具有抑菌作用的代谢物(如过氧化氢和某些有机酸等)。细菌素是细菌代谢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环境中的一类对亲缘关系较近的种有抑制作用的蛋白类抑菌物质。



2. 生物夺氧 微生态制剂的某些需氧菌群如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进入动物胃肠道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消耗肠内过量的气体,造成厌氧环境,利于厌氧菌繁殖,恢复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何明清等给下痢仔猪连续3天口服蜡样芽孢杆菌后,肠内需氧菌与厌氧菌之比由下痢时的1:1恢复到健康时的1:1000:即99%以上为厌氧菌。厌氧菌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增加,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显著减少。陈惠等在给生长育肥猪饲喂地衣芽孢杆菌后,肠道菌群中厌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增多,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特别是大肠杆菌显著减少。

3.生物拮抗作用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在体内对病原微生物有拮抗作用。这些有益菌竞争肠黏膜上皮的结合位点,抑制病原微生物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促使其随粪便排出体外。例如,从健康动物肠道分离的芽孢杆菌,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对猪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拮抗作用,并证明拮抗作用主要是芽孢杆菌产生了细菌素,其次为有机酸。

4.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乳酸杆菌以某种免疫调节因子刺激肠道某种局部型免疫反应,以提高机体抗体水平或巨噬细胞活性,增强其免疫力;芽孢杆菌能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使之处于高度反应的“准备状态”,与此同时可以加速幼畜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其尽早尽快成熟,T细胞、B细胞的数量增多,使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提高,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5.产生有益代谢产物
(1)产生有机酸 微生态制剂中的乳酸菌在消化道内繁衍,产生乳酸等有机酸,使肠道内 pH 值下降,有利于某些矿物质的吸收,从而具有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
(2)产生酶类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产生水解酶、消化酶等,有利于降解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提高饲料转化率。例如,米曲霉、黑曲霉等能产生纤维素酶,有利于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芽孢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能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分解酶等活性消化酶,帮助动物对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除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外,同时还具有降解植物饲料中某些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其中很多酶是哺乳动物和禽类不具有的。
(3)产生抑菌物质:某些乳酸菌合成细菌素;枯草杆菌能产生杀分枝杆菌素、杆菌溶素及杆菌肽等多种抗菌物质,这些都可以对病原菌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6.减少肠道有害产物和圈舍臭味 氨、胺、吲哚、硫化氢、酚等物质对动物肠道黏膜细胞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乳酸菌等在肠道生长繁殖能产生有机酸、细菌素等抑制物质,可抑制肠内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的生长,降低脲酶的活性,进而减少蛋白质向氨、胺等有害物质的转化,使肠内氨的浓度降低,并减少向外界排泄,改善了畜禽的生活环境。

 

                                         孙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