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多雨,环境突变卫生等种种因素,容易引发猪的多种疾病,猪的抗病能力就比较差,使猪群出现了不稳定的状况也越来越频繁,那么夏季高温暴雨养猪场要特别注意环境及一些常见猪病的防治。
1、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
该病主要通过昆虫、螨虫、虱子等传播,或在防疫打耳号和去势时由污染的针头、器械传播。子猪可通过患病母猪的子宫感染。该病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在温暖的季节,夏秋季病猪症状严重,甚至发生大批死亡,呈地方性流行。本病以高热稽留,皮肤发红,黄疸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病。
疾病治疗:选用抗原虫药贝尼尔(血虫净)、黄色素、长锋九号、附红A、附红灭、附红优,长效土霉素等。
2、猪细小病毒病(PPV)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细小病毒(PP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必须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如需要引进种猪,必须从无细小病毒(PPV)感染的猪场引进。
3、猪丹毒
该病病原体为猪丹毒菌,是一种纤细、形直或微弯的小杆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猪吃了病猪的排泄物(粪尿)或病猪血液所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疾病治疗:在发病后24小时-36小时内治疗,疗效理想。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头孢类(头孢噻呋钠)。对该细菌应一次性给予足够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病猪只隔离。红斑丹毒丝菌对青霉素非常敏感。急性病例可用速效青霉素治疗,一天两次,连续三天。或者也可以采用长效青霉素(需注意该剂型的药效持续时间),一次性治疗,覆盖48小时,之后也可再来一次。
4、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主要是D型)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C型)引起的猪呼吸道慢性传染病。患病仔猪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有鼾声,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鼾甲骨萎缩和鼻中隔歪曲,有时还伴随着上颌变短和扭曲等症状。病死率低,此病普遍发生在集约化养猪场中。
疾病治疗: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由哺乳期病母猪,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染给仔猪,使其仔猪受到传染。病仔猪串圈或混群时,又可传染给其他仔猪,传播范围逐渐扩大。若作为种猪,又通过引种传到另外猪场。因此,要想有效控制本病,必须执行一套综合性兽医卫生措施。
5、猪链球菌病
该病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千克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猪表现为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
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包括水、电解质、酸碱、能量平衡;补充维生素,给予新鲜血、血浆和白蛋白等支持治疗。高热时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
6、猪弓形体病
本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弓形虫病、毒浆原虫病,多见于3月龄仔猪,6月龄以上猪发病较少。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可通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虫传播。
防治疾病:防治本病多用磺胺类药物。
7、蓝耳病
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路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