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发改委通知新希望集团、大北农集团、正大集团、禾丰集团参加研究在当前以及今后背景下保障我国饲料供应、促进饲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会议。
此前各个地区的畜牧司与当地饲料企业进行开会讨论此类似问题。
发改委询问低蛋白日粮可行性,以及蛋白可替代原料的情况。有的表示蛋白有可下调空间,有的东北企业表示基本没有下调空间,大部分认为可以通过氨基酸来弥补蛋白下降带来的影响。
会议传出国家有关部门计划在8月实施新的饲料行业标准,放大蛋白范围,低限更低,高限不能超过,希望大家把蛋白比例调下来。
国家强制执行调低蛋白比例,通过配方下调减少豆粕使用量,如果全国实施,最终对豆粕需求的影响会远超过市场自行调节的减量。
具体饲料企业如何操作以及豆粕影响绝对量要进一步核实。里面涉及好多细节问题后续会进一步研究,包括氨基酸行业,氨基酸与豆粕价格关系,自配料养殖户如何实施低蛋白日粮。
以上消息来源于网络,未经饲料市场记者落实
相关链接
农业农村部召集各大企业寻求方案下调豆粕用量
不管多少,豆粕价格上涨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而我国饲料用豆粕6700万吨,占豆粕总需求的98%,经估算大豆加征关税后大约会带动豆粕价格上涨20%左右,大约会增加养殖成本约3%。
估计是考虑到大豆加征关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之目前养殖市场的低迷,农业农村部出面,召集各大企业探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研讨会(见下图),但这个会议估计是小范围的闭门会议,只流出了通知,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但是豆粕减量估计是饲料企业应该要面对的一个现状了,如果要降低成本,就要从加大非常规饲料原料、低蛋白日粮、豆粕替代产品等几个方面来着手研究了。
豆粕新标准(GB/T 19541-2017)2018年2月1日起实施
大概2018年最倒霉的就数豆粕了,因为我们大豆严重依赖于进口,所以被作为中美贸易战开打的最大旗子,导致了价格上涨,但这也就罢了,还记得今年2月1日起新的豆粕标准(GB/T 19541-2017)要正式实施了,最大的变化就是蛋白溶解度由原来的70%提高到73%,还增加了赖氨酸、净含量、尿素酶活性以及卫生指标等项目的检测,言为之意是豆粕不仅涨价了,而且质量要求还严格了,对饲料企业来说,采购质优价廉的豆粕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解析低豆粕日粮
当前豆粕价格的频繁波动,低蛋白质日粮再次引起养猪人的关注。
(中猪料举例:一般中猪预混料豆粕都要加到22—24个,而传是中猪料P340豆粕添加量才18个;每吨就能节省将近200元)
很多养猪人在看到低蛋白质日粮配方体系的产品时候往往非常诧异:你的饲料豆粕添加量这么少,虽然能把饲料成本降低好几毛钱,但是你能保证猪正常生长?开玩笑了?
现在我将和大家一起聊聊,什么是低蛋白日粮配方。
近些年来,猪的氨基酸营养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一方面由于全世界范围内蛋白质资源的日趋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日粮氨基酸不平衡引发粪尿氮大量排放而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成本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低蛋白质日粮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在充分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情况下,采用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按照猪只现实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合理配制低蛋白质日粮,无论是从生产还是生活方面都有深远意义。
(先说说为什么会出来这样的日粮配方)
1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
1.1 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的不断完善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是为了了解饲料营养在动物体内转变为动物产品过程中的损失及利用程度,这直接影响营养需要的准确性并为充分利用日粮营养素提供理论基础,为日粮营养素投入与动物产品产出之间提供更直接的联系。
(通俗来说就是我们要先了解猪的需求量然后才能有依有据的去设计饲料营养)
准确评价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猪只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和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是科学设计饲料配方的基础。
为更准确地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量,需要由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体系向可消化或可利用氨基酸体系发展,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从动态模型出发,采用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并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形成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式计算模式,这样才能使氨基酸的供给与猪氨基酸需要之间达到精确的统一,减少蛋白质饲料消耗和氮的排出量,使配方设计更加科学,日粮配制更加合理。
(由此可以看出,配方师在设计低蛋白日粮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原料的氨基酸含量,饲料中氨基酸利用率还有就是猪采食之后的真实的消化吸收利用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充分满足猪的健康生长)
1.2 理想氨基酸模式的建立
“理想蛋白质”的概念最初由Howard(1958)提出,当时叫做“完全蛋白质”,其实质内容是当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必需氨基酸相吻合时,动物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蛋白质。也就是说:只有在饲料氨基酸保持平衡的情况下,氨基酸才能被动物机体有效地利用,任何一种氨基酸缺乏或过剩都会降低日粮中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率。
(我们常说的豆粕少加点,预混料里面多加一些化学合成的氨基酸来补充上,虽然在理但是掌握比例就很难很重要了)
经过20多年的研究,理想蛋白质模式己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并已发展成为氨基酸平衡饲粮技术,使养猪者从该理论中受益。尤其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按照“理想氨基酸模式”理论配制日粮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添加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质日粮就是理想氨基酸理论应用的结果。
猪生长阶段不同,理想氨基酸模式亦不同。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传是低豆粕日粮预混料的用户能够深有体会,传是饲料不同阶段豆粕添加量差别非常大,但是在每个阶段豆粕用量相对比同阶段其他类产品都是要少很多。这也能解释为什么P280作为一款售价240元的保育料,配后成本在1.6元左右了)
1.3 人工合成氨基酸的商业化
由于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合成氨基酸的使用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拥有全套成熟Lys生产工艺的只有美国、日本、中国等少数国家。
(由于低蛋白日粮特点,要求饲料产品中氨基酸类原料的添加量相对比其他饲料要多添加很多,所以这类低豆粕日粮特点的产品售价一般较贵。买的贵,用的便宜说的就是这类产品)
1.4 猪粪尿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由于日粮氨基酸不平衡引发粪尿氮大量排放而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有的养猪场所排出的粪便,长期在积粪场内堆积存放,结果使粪尿中所含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日渐增高,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同时还会为有害微生物以及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繁衍,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最终导致畜禽发病率的上升。
1.4.1 猪粪尿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氨气是猪场臭气中的主要成分,对空气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粪便氮在有氧条件下可转变为氨气。
氨气是畜舍空气中影响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成分。氨气被动物吸入呼吸系统后,可引起上部呼吸道黏膜充血、支气管炎、严重者引起水肿、肺出血等。高浓度氨可直接刺激机体组织,可使组织溶解、坏死;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氨气能够引起家畜呼吸道和眼睛损伤,也是导致猪的萎缩性鼻炎或地方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协同因素。
(因为低蛋白日粮配方更加依赖理想氨基酸模式因此这类产品中氨基酸的利用率更加高,这也间接使得猪舍里面氨气含量降低,猪舍里面氨气味低了,人进去不难受,孩子再也不会问爸爸为什么猪圈里面的猪总是眼含热泪了)
2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注意事项
2.1 日粮内氨基酸的合理比值:
包括:赖氨酸(Lys)与精氨酸(Arg)的平衡
赖氨酸(Lys)与缬氨酸(Val)的平衡
色氨酸(Trp)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LNAA)的平衡
精氨酸(Arg)和蛋氨酸(Met)以及亮氨酸(Leu)和缬氨 酸的平衡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能理解这种技术确实不是简单多加点氨基酸那么简单了)
2.2 应用净能体系
净能(NE)评价体系是唯一表示动物能量需求和饲料能值相统一的方法。
NE是衡量动物维持和生产所需能量的最佳指标。
NE评价体系比较稳定,不受饲料种类的影响,当日粮中增加脂肪及其副产品或降低蛋白质水平时,应用NE评价体系具有独特的优势。当饲料中降低蛋白质水平时,应用NE评价体系具有独特的优势。
(净能体系能很好的指导配方师在设计低蛋白饲料时候平衡各种能量以及氨基酸利用问题)
2.3以蛋白质/能量为基础
饲料中能量浓度与猪蛋白质需要量也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当日粮能量浓度增加时,蛋白质需要量增加。通过大量研究发现,由于能量进食量显著影响粗蛋白需要量,所以生长猪日粮配制应以蛋白质/能量的比值为基础。
(由此可见,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添加量也是相铺相成的,还记得当初刚开始用传是饲料时候用户都反应饲喂传是饲料的猪只特别爱吃,因为能量供给充足才能提升猪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