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温度低对于北方的养鸡生产很重要,特别是育雏更重要。那么怎么进行鸡舍保温是秋季养鸡需要的?怎么做是最正确的?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最适合自己且性价比最高的?
一、鸡的生理特性:
无论是刚生下来的雏鸡还是30日龄左右的中鸡,其腹部的皮肤都是很薄的,而鸡的生理特性一般是爬着休息。肉鸡饲养现在一般最常见的是地面养殖,网上养殖和笼养。因此,其腹部与地面、网面或者笼底接触的温度决定了鸡的舒适度,这也就是为什么笼养料比比网养好,网养又比地面养料比好的原因了(在这里还有个小秘密告诉大家,如果网养的网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会导致网面不平整,从而导致料肉比不如新建网养的棚料比好)。
这么多年的实效提升案例证明了我们的结论,鸡最需要的是腹部与地面、网面或者笼底接触的温度而非室内温度。很多人的温度探头和温度计都是挂在顶部,没有几个是挂在鸡爬下休息时腹部接触的位置的。所以,同样的是26度有的鸡会受凉,有的却感觉热,因为这个26度所代表的位置温度不同。
二.为什么是鸡腹部接触的温度:
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大家在炎热的夏季在休息的时候,都要在地板上铺上凉席休息,为什么?顺便说一下散养鸡,在寒冷的冬季直接接触的是冰冷的地面,在上面休息就会导致腹泻等疾病问题难以控制,用药无效。
我经常给养鸡场讲,舍内温度是让人舒服的,鸡腹部接触的温度才是让鸡舒服的。我们养鸡是先让鸡舒服,人才会舒服,如果先让人舒服,鸡一般情况下是不舒服的。很简单,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来补充,我们可以把温度计在鸡舍内不同的高度进行温度对比,房顶最高的温度可以与地面最低的温度相差好几度甚至更多。而人的身高与鸡正常休息的高度又相差多少?温差又是多少?小鸡休息的时候的舒适程度又是多少?我们有标准吗?所以,在众多鸡场的实效案例提升中证明,鸡腹部接触温度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地面养鸡的,你有没有把温度计放到地面上测测和你现在挂温度计或者暖风炉探头的温差有多少呢。这也就是为何地面平养的感觉难养的原因了。笼养最近几年发展迅速,请问你们笼养的养鸡朋友温度是以那一层笼为参考的呢,以最上面那层为参考,最下面那层肯定会冷。所以要以最下面那层鸡趴下时腹部的温度为准,也就是说温度计要放在最下面笼底作为参考最好。
三、案例带来的思考:
所以,不同的鸡场,不同的决策者,不同的地区,其养鸡生产的模式是不一样,而差异化是现实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及正视这种现实,从我们的思维优势为他们提供精准化的实效提升方案,而这种方案一定是最大程度适合他们的,并且执行相对容易的,不能执行的方案就是陷阱,没有实效提升的方案就是耍流氓,结果才是证明提升方案实效价值的唯一标准。
四.思维才是基层鸡场最缺的:
无论是鸡场的温度问题,还是实效提升问题,鸡场并不缺技术合作伙伴乃至产品合作伙伴,他们最缺的其实是思维,对于自己鸡场经营模式中的优点及缺点能洞悉本质的探源性思维人才。能指出其最大的优势及最核心的痛点,并能说服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这种思维的实效价值。
而说服只是第一步,第二部就是适合他们的实效提升方案,这种方案一定是最大程度的适合他们现在的情况,且一定是相对容易执行且相对的成本最低而实效价值表达最明显的核心痛点,找不到,没办法是你自己的实力问题,而非鸡场的认知问题。
第三步就是执行问题,能不能执行,在于鸡场老板对你方案的认知的价值能不能让他有动力去执行。目标方案制定后就是执行问题,离开执行,一切归零。而能不能执行,是需要方法的,至于需要什么方法,那就是你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教头一句话,心具善念,方法可以不择手段。
实效价值认同靠什么?只有结果,你提供的所有思维及方案乃至运作中的方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鸡场老板的认同,认同你的最有效的途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有实效价值的结果!
综上所述,基层鸡场对于鸡舍温度的认知误区归根结底是思维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适合他的且经济成本和实效价值很清晰的实效提升案例。
孙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