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之春是怎么造成的?
时间:2019/5/18 18:01:12浏览量:5448
都说多病之春,目前北方流感多发,南方非洲猪瘟感染;发病比冬季还严重,在价格还算有利润的情况下给养殖业蒙上一层阴霾。
一、气候异常因素
理想的、正常的气侯条件下,动物则会建康的生长,不正常的气侯条件之下,则对动物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气候的反常: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虽是一个常态的气侯模式,但不同年景气候的特征则有不同,如春寒夏凉秋热冬温等反季节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此反常季节维持的时间比较长,因而对机体脏腑的损伤则较严重,因而常造成疫病的流行。所以暖冬少雪春季感冒病毒就容易爆发。
那该怎样提高鸡群的抗病力?突破阴霾实现盈利,影响免疫力的因素有哪些?
二、鸡本身的身体构造决定了鸡容易感染鸡病
1. 鸡的呼吸系统很不一样。
鸡也是用肺呼吸,但是鸡的肺脏很小,跟肺脏相连的有遍布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气囊,用以辅助呼吸,保持新鲜空气。通常,鸡呼吸的基本流程是从上呼吸道,到肺,再通过气囊进入身体各个器官。也就是说,空气中传播的病原被鸡吸入后,可以进入鸡全身,这必然会大大增加感染的概率。
2. 鸡没有淋巴结。
淋巴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对于抵抗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淋巴结则是这种抵抗力的关键节点,因为它能过滤有害病原,并参与免疫反应。禽类是有淋巴系统的,但鸭、鹅等禽类有淋巴结,而鸡没有。这就让鸡失去了一道抗病的好屏障,也是鸡的抗病能力比鸭、鹅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鸡没有横膈膜。
横膈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割,将这两腔分割开来,能起到一定的阻隔感染的作用。但是,鸡没有横膈膜,这就意味着鸡腹腔和胸腔的感染可以相互"传递",如此一来,鸡患病以及继发感染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除此之外,鸡的生殖孔和排泄孔都经过泄殖腔,也就是说,鸡蛋在产出的时候其实是跟鸡粪共用过同一条"路",鸡蛋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些就是鸡抗病能力差的原因。
三、影响鸡群抗病力四因素
病毒性因素
在雏鸡和青年鸡群中,由不同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越来越常见,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其主要表现:
⑴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
⑵导致多种其他不同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继发感染。
⑶造成对特定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如导致对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疫苗抗体降低,有效抗体滴度持续时间缩短。
引起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毒有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白血病毒、呼肠孤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对于病毒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疾病的主要方法。对于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在没有有效疫苗控制的情况下,要加强检疫,检出阳性鸡后淘汰,对种群进行净化。
营养因素
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抗体和补体合成的必需物质,若缺乏必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如抗体(免疫球蛋白)合成需要氨基酸为原料,因此必须给予机体充足的饲料蛋白;维生素A缺乏,使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局部黏膜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会导致免疫器官萎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在生产中要根据家禽的生长和生产需要配制饲料,保证机体产生抗体等所需的蛋白质,避免鸡群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营养消耗性疾病所导致的免疫反应低下。当鸡群处于免疫或应激时,应加大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和硒的添加量。
饲养管理和应激因素
鸡舍通风不良,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蓄积,刺激呼吸道、眼等黏膜系统,都会使局部黏膜系统的免疫功能低下。鸡应激时血压升高,血液中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升高,使胸腺、淋巴组织和法氏囊退化,导致免疫器官对抗原的应答能力降低。在生产中要给鸡群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鸡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过多等情况对鸡上呼吸道黏膜的损害。
药物和毒物因素
许多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糖皮质类激素如地塞米松长期或者大剂量使用,可使鸡法氏囊淋巴细胞死亡而有免疫抑制作用。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可破坏T淋巴细胞,鸡体内抗体形成受到抑制。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对抗体生成也有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疗程要适当,避免长期使用。某些毒物如黄曲霉毒素可抑制禽类抗体的合成,使胸腺、法氏囊、脾脏萎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现在我们意识到在家禽饲料中存在的低水平的霉菌毒素可能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被削弱、对传染性疾病和肿瘤的抵抗力降低,一些研究显示霉菌毒素和免疫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实现的。
四、提高抗病力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把好鸡苗关,避免从带病源多的鸡场进雏。做好疫苗,例如尽量不用强毒力的法氏囊苗等都是提高鸡体免疫力的好方法。还有就是药物的添加。
2、制定合适的保健方案,根据鸡的生长特点、地域气候特点、各生长阶段易发鸡病,制定保健方案,提前进行预防。---付阿瑶
一、气候异常因素
理想的、正常的气侯条件下,动物则会建康的生长,不正常的气侯条件之下,则对动物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气候的反常: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虽是一个常态的气侯模式,但不同年景气候的特征则有不同,如春寒夏凉秋热冬温等反季节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此反常季节维持的时间比较长,因而对机体脏腑的损伤则较严重,因而常造成疫病的流行。所以暖冬少雪春季感冒病毒就容易爆发。
那该怎样提高鸡群的抗病力?突破阴霾实现盈利,影响免疫力的因素有哪些?
二、鸡本身的身体构造决定了鸡容易感染鸡病
1. 鸡的呼吸系统很不一样。
鸡也是用肺呼吸,但是鸡的肺脏很小,跟肺脏相连的有遍布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气囊,用以辅助呼吸,保持新鲜空气。通常,鸡呼吸的基本流程是从上呼吸道,到肺,再通过气囊进入身体各个器官。也就是说,空气中传播的病原被鸡吸入后,可以进入鸡全身,这必然会大大增加感染的概率。
2. 鸡没有淋巴结。
淋巴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对于抵抗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淋巴结则是这种抵抗力的关键节点,因为它能过滤有害病原,并参与免疫反应。禽类是有淋巴系统的,但鸭、鹅等禽类有淋巴结,而鸡没有。这就让鸡失去了一道抗病的好屏障,也是鸡的抗病能力比鸭、鹅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鸡没有横膈膜。
横膈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割,将这两腔分割开来,能起到一定的阻隔感染的作用。但是,鸡没有横膈膜,这就意味着鸡腹腔和胸腔的感染可以相互"传递",如此一来,鸡患病以及继发感染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除此之外,鸡的生殖孔和排泄孔都经过泄殖腔,也就是说,鸡蛋在产出的时候其实是跟鸡粪共用过同一条"路",鸡蛋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些就是鸡抗病能力差的原因。
三、影响鸡群抗病力四因素
病毒性因素
在雏鸡和青年鸡群中,由不同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越来越常见,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其主要表现:
⑴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
⑵导致多种其他不同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继发感染。
⑶造成对特定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如导致对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疫苗抗体降低,有效抗体滴度持续时间缩短。
引起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毒有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白血病毒、呼肠孤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对于病毒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疾病的主要方法。对于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在没有有效疫苗控制的情况下,要加强检疫,检出阳性鸡后淘汰,对种群进行净化。
营养因素
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抗体和补体合成的必需物质,若缺乏必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如抗体(免疫球蛋白)合成需要氨基酸为原料,因此必须给予机体充足的饲料蛋白;维生素A缺乏,使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局部黏膜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会导致免疫器官萎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在生产中要根据家禽的生长和生产需要配制饲料,保证机体产生抗体等所需的蛋白质,避免鸡群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营养消耗性疾病所导致的免疫反应低下。当鸡群处于免疫或应激时,应加大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和硒的添加量。
饲养管理和应激因素
鸡舍通风不良,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蓄积,刺激呼吸道、眼等黏膜系统,都会使局部黏膜系统的免疫功能低下。鸡应激时血压升高,血液中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升高,使胸腺、淋巴组织和法氏囊退化,导致免疫器官对抗原的应答能力降低。在生产中要给鸡群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鸡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过多等情况对鸡上呼吸道黏膜的损害。
药物和毒物因素
许多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糖皮质类激素如地塞米松长期或者大剂量使用,可使鸡法氏囊淋巴细胞死亡而有免疫抑制作用。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可破坏T淋巴细胞,鸡体内抗体形成受到抑制。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对抗体生成也有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疗程要适当,避免长期使用。某些毒物如黄曲霉毒素可抑制禽类抗体的合成,使胸腺、法氏囊、脾脏萎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现在我们意识到在家禽饲料中存在的低水平的霉菌毒素可能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被削弱、对传染性疾病和肿瘤的抵抗力降低,一些研究显示霉菌毒素和免疫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实现的。
四、提高抗病力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把好鸡苗关,避免从带病源多的鸡场进雏。做好疫苗,例如尽量不用强毒力的法氏囊苗等都是提高鸡体免疫力的好方法。还有就是药物的添加。
2、制定合适的保健方案,根据鸡的生长特点、地域气候特点、各生长阶段易发鸡病,制定保健方案,提前进行预防。---付阿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