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鹅越来越难养
时间:2019/6/13 15:53:19浏览量:6336

    过去传统养鹅,鹅雏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病、出败、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流行性感冒等几种。在最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鹅雏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鹅坏死性肝炎、痛风病、里墨氏杆菌病等。老的传染病继续存在,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发生。这些鹅病危害很大,防不胜防,导致鹅病年复一年,有增无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鹅病为何会增多
    我国是养鹅大国,主要散养为主。目前尚无鹅的饲养标准,绝大部分农户是随意喂料,或用鸡、猪的饲料喂鹅。这样必然出现营养失衡、过剩或不足,导致机体生理代谢功能失调,降低生活力和免疫力,从而引发疾病。特别是喂猪或鸡的配合饲料,因其中都掺入人工合成添加剂,对鹅来况可能有反作用。
    鹅用生物制品,品种单一,产量少,供应面更小。例如,全国只有少量小鹅瘟疫苗间断供应,抗小鹅瘟血清很少,鹅副粘病毒病的生物制品更少。这也是一些烈性传染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鹅的饲养和鹅病防治的试验研究设施,以及比较规范的规模养鹅场极少,养鹅的科技人员奇缺。如养鹅场舍布局不合理,鹅、畜、人距离近,设施过于简陋,饲养管理粗放,不合理分群,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等。此外,一般都不按免疫程序给鹅群进行免疫接种,大部分养鹅场舍基本没有消毒、隔离措施。凡此种种,都为鹅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条件。
     动物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机能失衡或体内外环境失调,引起异常状态的反应。就养鹅来说,若不能按照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与管理,背离了鹅的实际需要,就会引起生理活动失衡,进而引发疾病。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难在哪里?难在育雏人员没有按照鹅雏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养育,造成病害多,死亡率高等恶果。
    鹅雏生性有“九怕”,即怕热闷出汗脱水,怕贼风直吹,怕挤压,怕潮湿,怕惊吓,怕霉菌,怕有害气体,怕药物刺激,怕吃干粉料。特别是脱水、感冒、降低免疫力,会引发很多疾病。在高湿(70%以上)的环境中,尤其是在高温(40℃以上)高湿,或低温(25℃以下)高湿的环境中,鹅雏的正常生理代谢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疾病。这样,就会引起大量伤亡和弱残鹅增多。给鹅雏铺垫霉变的垫料,饲喂霉变的饲料,随意喂服痢特灵、磺胺类、抗生素等药物,都会引起霉菌性肺炎和药物中毒事件,造成严重损失。
    鹅还具有喜吃素厌吃荤,既爱戏水洗毛,又喜干厌湿,耐寒怕热,喜净怕脏,喜静怕闹,喜群居怕孤独,喜松散怕拥挤,生活比较规律等特性和特点。只有按照这些固有的特性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饲养和管理,才能使其健康地生长发育成长。反之,必然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生活力、抗病力降低,引发疾病和死亡。

    控制鹅病的对策
    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不能认为鹅的抗病力强,粗放养鹅不会闹病。鹅是在粗放条件下驯化的,确实具有比较强的抗逆性和生活力。但是也必须认识到,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机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内因变化极其缓慢;而迅速变化的外因条件与极慢的内因变化不协调,就必须产生矛盾,就会引发疾病。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按照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管理。
    先求知,后养鹅。遗传因素与环境条件相协调,即优良品种与优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协调一致,才能养好鹅。这就应该了解鹅具有哪些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再根据其特性特点制定饲养管理措施。同样,要想鹅不生病,首先要知道鹅为什么要生病。例如,鹅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病原微生物,
    二是病原微生物侵入鹅体的途径,
    三是容易被感染的鹅。

   根据这三个条件,制定综合防制措施,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免疫接种,传染病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再如,鹅的病毒性传染病,除了采用专用生物制品能获得有效控制之外,药物治疗是很难奏效的。目前,真正能杀灭病毒的药物还很少,而且用药时间长,费用高,副作用也大。而细菌性传染病则不同,很多药物都能杀灭它。所以,鹅的细菌性传染病采用生物制品适时免疫和有针对性地实施药物防治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盲目养鹅是危险的。
    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鹅为群居饲养,一旦发病,就会迅速传播,难以控制。因此,必须自觉地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坚决不养不了解免疫底系的和不免疫的鹅雏。认真搞好饲养管理,满足鹅的营养需要,增强体质和抗病力,切实搞好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防患于未然。
公司新闻

不抱怨的力量有多大?(好文)

是什么在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生气地说:“这地方又脏又臭,我下次再也不来了!”

而另一个人也同时走进这个公园,出来后却感叹道:“简直太美好了!到处都是鲜花,到处都是沁人心脾的芳香!

为什么同一个公园会让这两个人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呢?

原来,第一个人进去以后发现公园里有很多狗屎,于是他为了证明这个公园很脏,到处寻找花丛下的狗屎,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狗屎上,结果只看到公园的肮脏。

而另一个人却漫步公园,眼睛总是在看那些美好的植物和风景,虽然他也看到了狗屎,但他总是绕开,因为他知道狗屎也会让鲜花更美丽芳香,他将注意力完全地投入到欣赏春天的生机盎然当中,尽情去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美好。

这个公园,就象征着我们的世界。

这两个人,就代表了抱怨和感恩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也代表了失败与成功两种不同的命运。

不同思维模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完全不同的命运。

有一位智者曾说:看到即得到。

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其实不是知识与智商决定命运,而是思维模式决定命运。

最简单转变自己思维模式的办法
改变自己生命的方法
就是“不抱怨”



不抱怨的力量有多大?

美国有一位作家在打车时,无意间乘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司机穿着整洁,车里也很干净。

他刚坐稳,司机就递给他一张精美的卡片,卡片上写着:“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钱地送达目的地。”

看到这句话,作家眼前一亮,心想,这个司机真是与众不同。这时司机开口了:“请问,你要喝点什么吗?”

作家更诧异了,问到:“你的车上难道还提供饮料吗?”司机微笑着说:“是啊,我提供咖啡和各种饮料,而且还有不同的报纸。”

作家兴致来了,问到:“那我能要杯热咖啡吗?”司机从身边的保温杯里倒了一杯热咖啡给他,然后又递给了作家一张卡片。卡片上是各种报纸的名称和各个电台的节目单。

作家顿时觉得,这辆车太特别了,于是他没有看报纸也没听音乐,而是和司机聊了起来。途中,这位司机还善意地提醒作家离目的地还有条更近的路是否要走。作家觉得温馨极了。



于是他好奇地问司机,为什么你的车费和其他人收取的都一样,我坐别的出租车,司机都是抱怨堵车,抱怨收入,而你为何这么喜悦,而且还提供这么周全的服务呢?

司机回答到:“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像其他人一样,喜欢抱怨,糟糕的天气、微薄的收入、堵车严重得一塌糊涂的路况,每天都过得很糟糕。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在广播里听到《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的观点,说到:“如果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能让任何人走向成功。”

我突然明白:我目前糟糕的情况其实都是自己抱怨造成的。所以,我决定停止抱怨,开始改变自己。

第一年:我只是微笑地对待所有的乘客,收入就翻了一倍。

第二年:我发自内心地去关心所有乘客的喜怒哀乐,并对他们进行安慰,这让我收入更加翻了一翻。

第三年:也就是今年,我让我的出租车变成了全美国都少有的五星级出租车。除了我的收入,上涨的还有我的人气,现在要坐我的车,都需要提前打电话预约。而您,其实是我顺路搭载的一个乘客。”



抱怨不如改变

抱怨命运不如改变命运,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著名的理论:

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也就是说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这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的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

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比如,他抚慰儿子:

“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本身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可见,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这样的故事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发生过。因为抱怨,导致了一整天的不愉快,甚至带来更大的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人抱怨: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霉的事缠着我,怎样就不让我消停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帮帮我?



事实上,
能帮助自己的不是他人,
而是我们自己。

应该如何做呢?

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

这样一来,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人生,是一次可以选择的旅程,我们无法把控环境和他人,但我们始终都可以把控自己。

不满、抱怨、矛盾根本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反而会让我们吸收大量的负能量,影响健康和心情。

不妨试着去建立强者思维——就是当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挫折时,不抱怨,不逃避,迎面面对,直接去解决它。

当现实和你的预期不同时,先别急着抱怨,而是怀着好奇,问为什么?然后再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不会经常跟自己过不去,跟别人过不去了。

对待身边的人,多用用“三不、三多”的原则:

“三不”——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
“三多”——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

如果家人或同事的确有毛病,应该怎么办呢?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人给别人建议的时候,别人能够接受,但是有的建议别人听了就会生气。

其实建议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就是“三明治”——赞美,建议,再赞美!慢慢地你就会成为一个到处都受欢迎的人。



优秀的人,
都是不抱怨的人。

他们总是会把消极的想法
从自己内心中扫除殆尽,

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
阳光与希望。

让我们学习成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人,进而影响他人,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把这神奇的三个字送给朋友们,和他们一起来体验“不抱怨”的力量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