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养殖户上游是工业化的饲料、动保企业,下游是城市化的消费终端,自身则是传统行业的主体。在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发展的道路上,猪场亟待缩短其和现代的工业管理的差距。
对此,在2015农财宝典年会暨2015中国生猪业/家禽业/水产业风云榜颁奖典礼
陈汉伟介绍说,同多数养殖企业一样,广三保也受到市场,特别是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经受了一些波折和困扰。从2009年开始关了三个猪场,但同时也陆续兴建了三个猪场。为了加强养猪板块,母公司广东现代农业集团在2015年5月份成立了养猪事业部,主要目的就是想加强对旗下三个猪场的统筹和整合。
在这个过程中,就如何加强猪场的管理和提高盈利水平,广三保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工作思路。
首先就是完善管理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来提高我们猪场的管理水平。广三保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有一套比较齐全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有一些制度可能不是很适应了,也不是很完善,比如岗位责任制、激励机制,还有疾病防控的机制,需要更新、完善,总的希望是以制度来管理企业,规范企业,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第二个方面就是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控制好疾病,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今年也建立了一个新的动物疾病的防控体系。每年广三保都会在3、6、9三个月做一个全面的普查检测,根据这个检测结果及时来调整程序。并且取得了成效,今年4月份广宁广三保获评为首批四个国家的伪狂犬净化示范场之一,这个也是不容易的。
第三个方面主要是控制成本,扩大市场,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盈利能力。12月4日广三保和广东正大康地在饲料方面也进行了整合,由正大康地全面提供散装饲料,这也是一个重大举措。
何显坤认为,养殖最关键的是数据化管理,考核不能吃大锅饭,不能凭主管拍脑袋的,另外,种猪引进的时候,对种猪场疾病的防控,这些东西我觉得要把好关,包括猪场疫苗的防疫、环保。
胡启毅则分析了“互联网+”或者大数据可能带来的便利或者说提升。作为动保企业,搞“互联网+”有接口,就是养猪户,一切有利于动保企业和养殖户之间沟通、服务、信息交流和提供产品的我认为都是结合点。
但是,胡启毅认为,在“互联网+传统产业”或者“传统产业+互联网”的时候,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我不做平台,我只做延伸,和客户建立的更加紧密。比如说提供养猪软件,还有把服务信息更好的传达,还有在网上下单,还有金融保险,我绝对不做一个公共平台,我只做跟客户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网络平台。我不开百货公司,但是我可能会开专卖店。
另外一个就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像我们这种国有背景的企业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我们要对国家负责,第二,你要对员工负责;第三,你要对客户负责。这是实实在在的,对国家负责比简单的对股东负责要复杂得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寻找一种平衡。我把它总结为,一切的企业都要还原到商业的本身,也就是要为企业创造价值。第一,要把人当人看;第二,要把事当事办;第三,把企业当企业管。
养猪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一些政策可能带来的福利政策可能被忽视,有些要求比较严的政策条件也比较容易被忽视。对此, 余益耀深有体会。在去年2014年的时候,因为很多农业企业要资本,一般养猪的都缺钱。但向银行贷款的瓶颈是抵押物不足。现在没有一家银行完成贷款任务,而养猪的还是拿不到钱。另外,猪是生物资产,需要一个权威的机构来评估值多少值。在2015年,养猪贷款加强了。一般龙头企业可以贷款。但现在很多红利大家不知道。
余益耀建议大家把每一年的一号文读一读。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里面,或者是哪一个市,现在一般都可以查阅到,你可以发现中央的政策,中央是制定政策了,政府是执行了,你可以发现这些事情,在中国你必须要了解这个政策。
现在都说养殖企业如何控制成本,但自己没有渠道,猪怎么卖是人家说了算。所以,产业的转型,从养猪企业来讲,跟上游联合是很容易的,最关键的是下游。如果有和下游结合的“互联网+”新模式,就会是颠覆性。
首先,从饲料企业产业链延伸出发,吴有林提出傲农接下来会从单一的饲料企业过渡到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企业,服务的内容尽可能多一些,客户的粘性也更强。目前傲农提出三个综合服务的内容,一个是产业+互联网+金融。饲料目前还是最主要的,再过两年时间,傲农会建立25000头种猪的行业体系,大概明年初会有一万多头。
第二,互联网,这个词现在是比较时髦的词,但初衷很简单,就是怎么样提高产业的效率,傲农在创业的第二个部门就成立了信息IT部门,现在这个部门有70号人,通过半年多,这个月末服务的母猪应该能够达到50万台,明年6月份傲农计划服务到100万头。
第三,金融,因为以前饲料企业的链条很长,现在则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到用户端,面临很大的压力就是金融产品的支持。傲农也还在努力。这个月初刚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也在成立专业的专业服务公司,尽可能的为下游提供一点服务。
推荐人:杨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