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全理念(Intestinal Integrity - I2)是指肠道处于“结构完整、菌群平衡、功能完善”的最佳状态。
好的肠道健全能够:
1、强化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免疫消耗,降低发病率;
2、增加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生产效率。
影响家禽肠道健全的4类主要因素包括:
球虫、细菌性肠炎、病毒属于感染性因素,非感染因素包括环境应激、饲料抗营养因子、生产管理等方面。
饲料AGP禁用后,需要全面优化家禽各生产环节的管理,才能做到有效的“AGP替抗”。本文主要讲述从营养和饲料方案调整方面介绍家禽肠道健全优化方案的影响及控制思路。
从营养和饲料角度优化肠道健全
合理的营养和饲料方案则可一定程度上优化肠道健全。快速准确的了解原料营养价值(应用NIR技术,结合原料数据库),更并以此为基础,制作恰好满足动物需求的日粮配方是营养师们一直以来不断的追求,在饲料禁用AGP之后,这种需求将更为迫切。
禁抗之后配方优化的关键在于肠道健全与营养需求之间的再平衡,这就要求配方师不局限于营养范畴,更多的了解肠道、呼吸道、甚至免疫系统面对的压力,并从养殖整体上考虑配方设计。比如配方师需要更深刻理解:球虫与梭菌及肠炎之间的关系,亚临床球虫感染在禁抗之后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当面对成本压力时,如何权衡球虫药物方案与营养优化之间的平衡?再比如,地面平养模式下,日粮蛋白与肠道健全、垫料质量、呼吸道健康之间的联系,高蛋白日粮加重肠道压力,影响垫料水分及质量,不良垫料进一步加重肠道压力,同时影响空气质量和氨气浓度,损伤呼吸道健康,影响鸡只健康和采食,形成由日粮到肠道、呼吸道的恶性循环。同样,在过分追求料肉比的竞争压力下,过高的日粮脂肪与肠道健全不佳也将会导致类似的垫料问题,因为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相比,当肠道炎症加剧时,脂肪的消化率所受负面影响更大。
具体到饲料生产,优品质良的原料是优化肠道健全的基础。不同谷物原料存在先天的区别,从欧洲经验看,NSP的种类和含量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大米和玉米中NSP含量较低,相应导致的肠道问题较少,而小麦和大麦由于其中阿拉伯木聚糖以及β-葡聚糖含量较高,在欧洲禁用AGP初期带来食糜黏度增加、饲料消化率下降、梭菌肠炎高发等很多问题,而随后木聚糖酶及葡聚糖酶的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类问题。这也验证,在解决抗营养因子问题的时候,一定需要有针对性。
▲ 图1 不同原料对肠道健全的影响
动物生产的最终目标永远是有效的蛋白质沉积,优化肠道健全和能量利用率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日粮氨基酸转为为动物体内氨基酸。近年来低蛋白日粮结合平衡氨基酸技术成为热点,在保证消化率的前提下,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于肠道健全总体有利,将有助于控制后肠道菌群平衡。在应用低蛋白方案时,营养师往往都会关注到日粮氨基酸平衡(应用理想蛋白模型),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些特殊功能性氨基酸与肠道健全及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关系密切,如肠道黏液蛋白中含量很高的苏氨酸、与肠道免疫和修复关系密切的精氨酸和蛋氨酸、与肠道抗氧化相关的谷氨酰胺等。在日粮禁用AGP之后,可以预见肠道压力将会增大,在配制日粮配方时这些与肠道健全相关的功能性氨基酸需要量应适当增加,同时也应考虑到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需求,在小鸡料中甘氨酸可能需要纳入配方考虑。
▲ 与肠道健全有关的特殊氨基酸
饲料加工和饲喂方面,欧洲也在禁用AGP前后总结出一些经验,比如配方中一定比例的整粒小麦(2.5-10%)有助于肌胃、腺胃发育和整体养殖成绩,Xu等(2015)报道饲料中含50%粗粉碎玉米相比全部细粉碎玉米有助于降低肌胃pH,显著改善全程料肉比。
▲ 粉碎粒度对前段消化道pH和生长成绩的影响
在禁用AGP之后,养殖现场的肠道挑战将会增加,呈现更多的波动,更好的了解养殖情况并发现挑战规律,将有助于营养师更加灵活的调整配方设计。比如在应用球虫疫苗的鸡群中,10到25日龄之间通常是疫苗攻击肠道并建立免疫的关键时期,现场往往呈现亚临床肠炎高发,此阶段动物肠道对脂肪的消化能力显著下降,蛋白的消化也受到较大影响,而淀粉消化受到的影响相对小,此时应该提高配方淀粉含量和熟化程度,并尽量控制加重炎症的其他因素,比如β-甘露聚糖、霉菌毒素等;而在肠道感染后的恢复期,则需要尽快提高氨基酸和能量浓度,保证补偿生长的最大化。
结语
AGP减轻动物肠道中的细菌紊乱和炎症问题,从而提高了生产环节的容错空间,并较稳定的改善了生产效率。在禁用AGP后,为降低相应损失,需要各生产环节的系统提升和细节改进;在考虑替抗产品或方案时,应避免单纯从调控肠道菌群的角度考虑问题,需要更深入理解肠道健全的逻辑及其影响因素,从源头控制,特别应关注导致消化道损伤和炎症的普遍矛盾,并采取支持肠道健全的营养措施,配合消化道微生物管控,才可能最大限度减轻AGP禁用的影响。
文章推荐: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