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的氧化与霉变主题知识(一)
时间:2020/4/20 10:06:57浏览量:28657

一、从配合饲料哈口变质试验说起

 

 


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氧化导致预混料结块、变色、质量

 

1、Ca(IO3)2遇Fe2+或VC等易被还原成I2;

2、[SeO3]2-与铜铁锰锌盐和VA、VC等反应生成沉淀或单质Se;

3、I-与Cu2+反应生成I2和CuI(极难溶于水);

4、Fe2+与空气和水作用下变成Fe3+;→Fe3+为铁锈黄褐色;

5、维生素与Fe2+、[IO3]-、[SeO3]2-等的氧化反应而色变;

6、微量元素添加剂中游离酸超标更易引起预混料结块变色;

7、水、酸、碱、温度、压力、自由基等都会促使这些反应加剧。

 

▶ 氧化导致的畜产品品质问题 ◀

 

 

从一个动物试验看饲料氧化

 

三、不同保质期饲料的营养效率比较研究

 

备注:某品牌标注45天保质期的饲料,取其刚生产头5天的饲料、以及临近保质期结束前5天的饲料,验证不同保质期限内饲料的营养效率。

 

四、保质期内饲料营养效率下降原因分析

 

1、经实验室化学分析,保质期40—45天和1-5天的饲料相比:

 

(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约75%;

(2)脂溶性维生素A、D含量减少约87%。

 

2、饲料中脂肪和维生素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系列化学反应从饲料混合、制粒加工时就开始了,并一直潜移默化地默默自动持续发生着。

 

五、关于精准配方设计

 

1、着眼点是动物实际生产的营养需要;

2、饲料配制时的养分含量值 ≠ 动物实际摄入与消化吸收利用值;

3、必须考虑饲料加工储藏和进入消化道内的养分损耗,且养分的损耗要能有效控制;

4、要依据保质期末养分的留存有效值设定标准值,不能有效控制氧化损耗就无法精准预测。

 

六、饲料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油脂的氧化酸败,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类脂的氧化;

2、维生素的氧化变质,油脂含量高的饲料脂溶性维生素AD3EK3损耗特别高;

3、天然活性色素,玉米黄质、叶绿素、叶黄素等等;

4、蛋白质、小肽、氨基酸的氧化,如麦拉德反应和醛酸的变性反应;

5、各种添加剂的氧化:P、Cu、Fe、Mn、Se、I等矿物微量元素变性,香味剂、植物精油、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等。

 

七、氧化及其代谢产物的负面影响

 

1、引起营养缺乏症,动物缺维生素、必需脂肪酸、Se、I等;

2、产生不良风味,影响饲料适口性,动物甚至拒食;

3、动物生长缓慢,饲料油脂、蛋白等养分损耗,料肉比增高;

4、消化道黏膜受损,养分消化率下降;

5、畜产品品质下降,屠宰率下降,胴体瘦肉率低,偶发黄膘肉,肉鸡皮肤和鸡蛋着色差等等;

6、动物腹脂率高、脂肪肝,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八、当前饲料营养热点:氧化与抗氧化

 

1、体外抗氧化:

 

【1】饲料养分被氧化破坏,损耗,需要抗氧化剂保护;

【2】催化氧化的因素没排除和控制,添加效果有限,且不一定有效。

 

2、体内抗氧化

 

【1】动物过多的过氧化物摄入,需要额外添加自由基等过氧化物清除剂,比如维生素就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反之,则无必要添加和使用;

【2】很多抗氧化剂,自身被氧化也会产生毒害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

【3】控制和减少饲料的氧化才是根本的出路。

 

九、饲料发生氧化的前提

 

1、可被氧化的成分(提供电子e-)

 

【1】含有不饱和键的养分,如亚麻酸、亚油酸、DHA、EPA等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其分子结构中都存在大量的双键;

【2】微量元素、氨基酸、小肽,其他酚类、酮类成分等。

 

2、氧化剂(接收电子)

 

【1】活性氧,臭氧离子;

【2】过氧化氢、丙二醛、微量元素碘、砷、汞、硒等;

 

3、介质

水、油、气体、酸、碱等。

 


十、加速饲料氧化的因素(物理条件)

 

1、温度

 

【1】温度越高,氧化反应越剧烈,养分氧化损耗越严重;

【2】酸碱PH值=7,中性条件下,氧化反应最弱;

【3】慎用酸化剂;

 

2、水分

 

【1】主要是游离水影响大;

【2】配合饲料和浓缩料水分含量高于10%,预混料水分高于3%,养分损耗将随时间逐渐增加。

 

十一、加速饲料氧化的因素(催化剂)

 

1、氧化剂

 

【1】氧化油脂、过氧化物,氧化次级代谢产物(如各种醛酸酚等);

【2】其他各种氧化自由基;

【3】高化合价态微量元素离子:如Fe3+、Cu2+、Mn4+、I2、[IO3]-、[SeO3]2-等等。

 

2、还原剂

 

【1】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抗氧化剂、部分植物精油等;

【2】低化合价态微量元素离子:如Fe2+、Cu+、Mn2+等等。

【3】各种小肽、氨基酸(尤其是含硫氨基酸)。

 

十二、控制饲料养分氧化损耗的可行措施

 

1、加工技术(生产部)

尽可能降低制粒、膨化温度,避光低温储藏;

 

2、原材料品质筛查(品管部)

【1】不用氧化程度高的原料;

【2】不用极易腐败变质的原料,或经包被、隔离处理后使用;

 

3、改用包被复合微量元素(技术部)

 

将微量元素包被起来,在饲料中与其他养分之间充分隔离,微量元素将不再起到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作用,最大限度减少饲料养分损耗。

 

十三、关于抗氧化剂使用的局限性

 

1、抗氧化剂发挥作用的原理和使用

 

【1】夺氧,比多数养分更易于优先与活性氧结合氧化;

【2】无法阻止油脂、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养分已经的持续自动氧化过程;

【3】无法掌控氧化过程,就无法控制添加量,可能过量或不足!

 

2、抗氧化剂过量或不足的危害

 

【1】过量也会导致脂肪的氧化过度(尤其在体内),出现黄膘肉,甚至癌变。

【2】不足,饲料氧化加剧。

 

十四、控制饲料养分氧化损耗的关键点

 

1、将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天然色素等易敏养分都包被起来,免遭氧化损耗,成本高,且难以现实。

 

2、将诱发和催化易敏成分氧化的“破坏分子”——微量元素“关”起来,不让它搞破坏,不仅可行,且成本最低,最经济、高效!

 

3、本质是个选择题!

 


文章推荐: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