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性蔓延对我国饲料产业影响正在显现
时间:2020/5/16 10:41:24浏览量:5574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蔓延初期,我们预测,疫情对饲料产业的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是总体可控的。但自3月中旬以来,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大宗饲料原料主要出口国如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也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暂停对华出口农产品,国际贸易运输受阻,进口产品价格看涨,行业恐慌情绪蔓延,饲料原料供应保障和产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蔓延还在持续,对产业影响正在显现,需要密切跟踪、准确研判、积极应对,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疫情全球性蔓延对我国饲料产业影响正在显现

 

短期看,疫情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受阻,进口成本增加、价格看涨,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预期不稳等。

 

一是疫情增加了大豆、鱼粉、乳清粉等饲料原料进口的不确定性。部分国际港口关闭,10多个国家暂停对华出口大豆、玉米等农产品,饲料原料进口到港出现延缓迹象。

 

二是进口价格涨幅较大。3月份玉米主力合约收盘价格2048元,较上年涨229元,涨幅达12.6%,环比增长6.6%;豆粕主力合约收盘价格2940元,较上年涨451元,涨幅达18.1%,环比增长12.4%。3月进口鱼粉12642元/吨,较上年涨1427元,涨幅达12.7%,环比增长3.5%。原因分析,主要是业内担心全球疫情扩散导致物流中断,属于心理预期推动下的上涨。

 

三是推高了国内饲料原料价格。玉米、豆粕、鱼粉等主要原料价格小幅上涨。据监测,2020年1-3月,玉米、豆粕每吨均价分别为2012元、3096元,较上年同期每吨上涨60元、125元,涨幅3.1%、4.2%。

 

四是饲料国际贸易受阻。50多个国家对我国所有船舶采取严格检疫措施,导致出口农产品运输与通关时间延长,饲料原料产品进口成本增加等。

 

五是正常的商贸往来和技术人员交流受阻,饲料展会沙龙论坛等大型活动基本取消,展会经济基本停滞。目前,2020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已取消,国际饲料及相关展会也陆续取消。

 

长期看,疫情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国际粮食贸易、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也一定会传导到饲料工业,表现为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行业分化加剧,兼并重组步伐加快等。

 

一是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加大了饲料企业的经营压力,市场预期不稳,风险因素增加。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下降3%,美国经济增长率为-5.9%,欧盟为-7.5%,中国为1.2%,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二是疫情蔓延将影响双多边、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少国家地区开始考虑重新调整粮食战略,增加了粮食国际贸易政策协调的难度,饲料用粮供应保障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三是疫情加速行业分化。疫情打击正常的全球经济循环,冲击波从下游逐渐向中上游传递,饲料行业竞争格局加速分化,呈现强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行业内竞争格局加剧分化,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有限,有可能会加快退出。

 

我国饲料产业链有保障,不必过于担心恐慌

 

能对产业供应链造成较大影响的主要是玉米和豆粕,其他饲料原料如大麦、高粱、菜粕、肉骨粉等可以相互替代调剂使用。只要玉米和豆粕供应不出问题,稳定我国饲料产业链就有保障。

 

从需求侧分析,2019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29亿吨。其中,玉米消费量为1.83亿吨,豆粕消费量为6323万吨,鱼粉消费量为184万吨。2020年,考虑到生猪产能相对低位等因素,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用量与去年相比将稳中略降,预计用量分别为1.78亿吨、6207万吨。

 

从供给侧分析,饲料用玉米国内产能有保障。2019,我国玉米产量2.60亿吨,进口479万吨,其中生产饲料用玉米1.83亿吨,饲用玉米自给率达到98%以上。进口玉米主要来源于乌克兰、美国等,分别占总进口量的86%、7%。目前,国内玉米库存较为充足,约为1.15亿吨,产需基本平衡。随着我国产业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持续加大粮食种植扶持政策,如果不出现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今年玉米产量有望继续丰产丰收。另外,据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今年全球玉米产量11.12亿吨,贸易量为1.66亿吨,国际市场玉米供给充足。

 

豆粕进口依存度高,但全球大豆供应链总体是宽松的。据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今年全球大豆产量3.39亿吨,其中巴西1.26亿吨、美国接近1亿吨、阿根廷5400万吨;预测贸易量为1.52亿吨,其中巴西7700万吨、美国4967万吨、阿根廷4967万吨,与往年相比基本一致;预测大豆期末库存1.02亿吨,处于历史偏高水平。2019年,我国国产大豆1810万吨,进口大豆8851万吨,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84%,供需基本平衡。进口大豆主要来源于巴西、美国、阿根廷,分别占总进口量的65%、19%、10%。据监测,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1779万吨,同比增加6.2%;豆粕产量是1463万吨,同比增长4.0%;豆粕用量为1456万吨,一季度豆粕供需总体是平衡的。据调度,目前国内大豆储备比较充裕,第二季度大豆能够满足国内豆粕生产需求。当前,进口大豆货源稳定,国际大豆贸易秩序基本正常,主要出口国正采取措施保证港口的正常运营。另外,中美已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也增加了我国大豆进口的选择余地。

 

其他蛋白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有进有出,用量小,可替代,调剂空间大。2019年,我国进口菜粕158万吨,占总消费量的51%,其中90%来自加拿大;进口鱼粉142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7%,主要来自秘鲁,占总进口量的54.3%;进口肉骨粉34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总进口量的59%、18%。赖氨酸、氯化胆碱、其他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占国际市场的70%以上。

 


文章推荐:杜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