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死亡原因鉴别
时间:2020/5/17 10:37:16浏览量:5078

商品肉鸭育雏前期死亡主要是指育雏第一周的死亡。

 

肉雏鸭生命中第一周十分重要,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第一周死亡率高低对孵化场、养殖场、肉鸭的养殖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牵扯苗源的质量鉴定,运输过程责任,养殖场饲养管理计划调整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搞清楚肉鸭前期死亡原因在实际生产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1-3天死亡

 

1、种蛋感染导致。表现为,腿部发暗,腹部鼓胀发硬,黑脐,气囊炎,肠胃空虚,卵黄吸收不良等。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种鸭卵巢、输卵管,在种蛋形成过程中侵入蛋内而感染雏鸭。另外孵化室、苗鸭存储室污染亦可导致出壳后的雏鸭感染。

2、冷应激导致。死亡雏鸭皮肤皱缩,弱小,肠道后部,尤其盲肠中有水气(肠道和盲肠内物质成水状和气态)。

3、热应激导致。俗称“出汗”“闷鸭”。死亡雏鸭羽毛湿乱,嗉囊和肠道上部有水气;粪便较稀且出现糊肛现象。

4、煤气中毒。雏鸭大片均衡死亡,死鸭群中间或精神不振,频死活鸭。

 

二、4-7天死亡

 

1、弱雏死亡。弱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种鸭感染或刚开产不久种蛋蛋重偏小上孵导致。

2、管理失误。饲养密度过大,育雏温度偏低,采食饮水不足,炉火突然熄灭挤压等管理不当而致死亡。

3、煤气中毒。雏鸭大片均衡死亡,死鸭群中间或精神不振,频死活鸭。
本类型的病变主要表现是卵黄吸收尚可或良好,肠道、嗉囊无食物或少食物,雏鸭体型偏瘦小。煤气中毒由其特殊病变,肺脏暗红或粉红色,剪开肺脏,血液变色。

 

注:

 

文中没有去涉及到疾病原因造成的伤亡,像鸭脾坏死,鸭肝炎,浆膜炎,流感等,在第一周龄内也有很高的发病率。

 

(1)脾坏死:表现为脾脏重大坏死,有坏死点,一般在5天后出现,可用肝脾健进行防治。

(2)鸭肝炎:发病日龄不定,部分地区来苗第二天就有发病,现在大部分养殖户采用抗体预防和治疗。针对一批鸭多次发病的高发区,建议肽博士开口或配合鸭肝炎抗体预防,能有效降低发病几率。

(3)浆膜炎:与开口药净化和通风有关。

(4)流感:与通风温控有关。

 


文章推荐:李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