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养鸡业迅速发展,广大农村养殖专业户对优质鸡的品种、全价饲料和科学的疫病防治都有了普遍的认识,并引起广泛的重视。但对鸡群的均匀度虽然被提起,却没有引起广泛的了解和重视。尤其现在广大农村养殖专业户在鸡育成期间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只是片面追求育雏成活率的高低来衡量自己在养殖业方面的地位,从而忽视了后备鸡群的均匀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蛋鸡群的均匀度的意义上了解还不够清楚。通过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提高蛋鸡群的均匀度是能够提高蛋鸡群的生产性能。 对于提高蛋鸡群的均匀度的评定方法,常用的有三种;匀度系数 ,达标匀度系数,变异系数。
匀度系数:即指进入鸡群(样本)中的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只数占全群(样本)总量的百分比率。
达标匀度系数:即指进入鸡群(样本)中的体重达到本品种标准体重±10%范围内的鸡只数育鸡群的鸡只数(样本)总量的百分比率。
变异系数: 即指进入鸡群(样本)体重的标准差和鸡群体重的平均数的百分比率。
如何提高蛋鸡群的均匀度呢?现将我在实践上的技术措施简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进行合理的接雏鸡苗,搞好育雏管理工作
在选择雏鸡苗最好同一孵化鸡场和同一出雏的鸡。进雏鸡苗是一个应激累加的循环过程,它要通过接种MD、雌雄的鉴别、装箱和长途运输等一系列的过程和应激,到育雏鸡室后必须减少各种情况下引起的各种应激。在育雏室的室内温度必须控制在35℃以上,自动饮水器确保有水,水中加入一些葡萄糖和含有电解质多维,以及开口药;另外特别注意饮水2-3小时后即可喂雏鸡饲料,专业技术人员应可帮助开食或饮水,最好将弱雏应及时拣出单独饲喂,以防体重过小。
2.进行精确的时间断喙
正确合理的断喙是避免啄癖,减少饲料的不必要的浪费,是提高蛋鸡均匀度有重要的意义。如若断喙不整齐使鸡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到雏鸡的正常采食量,严重的影响到鸡只的体重。断喙的工作固定有一名专业的并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来进行操作,力求它的一致性。蛋鸡的首次断喙应选在9日龄进行。断喙的工具的刀片要锋利,应加热到750-800℃呈红色最佳,通常3秒钟内完成,隔6隔小时更换一次刀片。其断喙得得方法是切去上缘的1/2,下缘的1/3,距鼻孔2mm即可。在断喙的过程中,应用手轻轻抓住雏鸡的咽喉处以避免灼伤其舌头,2周后期间进行修喙,但不能超过10周龄以避免其性成熟,在断喙的前后两天在饲料中添加含有电解质的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k,断喙后在料槽中的饲料加厚些,来减少采食的疼痛感,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在应激的条件下,不可实行断喙。
3.进行科学的称量体重
科学准确的称量体重是进行蛋鸡均匀度评定及鸡群分离的依据,所以称其体重要求准确、及时、具有代表性。一般选在3周龄以后,每两周可进行一次。必要时要做到随鸡抽样,即在鸡舍不同的位置进行抽样检查,其主要考虑到鸡舍内的饲养管理的差异性,抽样一般选在鸡群的10%左右,称体重的鸡要求空腹方可进行。选择早晨最好,也可选在周末或限制饲喂日进行称体重,做到逐只称鸡的体重。要求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进行科学的称体重、读数、记录要求使用统一管理,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及时校正,保证称重量的准确性。
4.进行科学的限饲,后期应严格控制体重
蛋鸡的限饲方法有许多种,其目的大都是一致的。把鸡的体重应该控制在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标准体重的范围内进行,从而提高其均匀度。限饲的方法有:1.限时法:减少育成鸡的采食时间,将每天的料一次喂给,或将两天的料一天饲喂;2.限量法:每只鸡每天的料应该按照其品种来饲喂,要准确称出每天的喂料量;3.限制法:将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的水平要符合饲养指南的正确标准,来达到限制饲喂的目的。对于10周玲前的雏鸡主要是对骨骼、肌肉、内脏,而10周龄以后的鸡才有沉积的脂肪。所以应在后期要严格控制体重,防治过肥,从而影响终生的产蛋性能。
5.进行科学的喂料
在饲养营养平衡的前提下,可根据鸡群的平均体重、鸡只的数量喂料的次数、体重的增长幅度来调整下次的投料量。切记投料速度不能太快,保证体重的相对稳定,不可忽高忽低,对于部分超标的鸡只料不能减少,可以下周饲料量不增加,对于部分鸡只低于标准可适当提高料数,但每次不能过量,可根据鸡的体重来推算每周的饲喂量,加快喂料的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将饲料分配到整栋鸡舍内,让每只鸡同时吃到饲料,还要及时补充饲料,以防止鸡只吃料的不均。
6.进行合理分群
蛋鸡分群一般在35天进行第一次分群,在60天进行第二次分群,如果鸡群的均匀度差异不平衡应及时进行科学的称重,以标准体重为依据将鸡群分为超标、达标、欠标三个群,或将病、弱鸡及时挑出,以免影响饲料的计算的准确性,对三个鸡群进行科学的饲喂,通过调整投料量来调节体重,对于鸡群当体重超标和欠标的鸡要分别装入鸡群中,使达标的鸡群越来越多,从而提高其均匀度。另外注意育成鸡群在分群不宜过多,以免应激太大,尤其是在15周龄不能进行分群,因为此时正是蛋鸡的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
7.进行适宜的密度,保持充足的水和料位
鸡群的饲养密度和均匀度是直接相连的,饲养密度的适当与合理是可以保持鸡舍空气的新鲜、减少应激性、防治发生啄癖病的存在。鸡群饲养密度过小则使鸡设备利用率低,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则使鸡活动收到限制,生长发育受阻,导致均匀度下降。所以应该根据鸡的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和饲养环境条件来决定何时的密度,保证鸡有充足的料位和水位,以免个别鸡吃不到饲料而造成体重不均匀。在一般的情况下;饲料的料位要求:雏鸡5cm/只,成鸡为10cm/只;水位的要求,育雏期每只不少于2.5cm,成鸡每只不少于3cm.
8.进行适宜的环境条件
蛋鸡进入育成期后,鸡舍内的温度以25℃为最佳温度,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30℃,湿度为65%最适宜。防止高温高湿或低温低湿的环境出现,另重视鸡舍内的通风和换气,改善其空气质量;光照也不能忽视,鸡舍内的一般光照控制在8小时即可,光照的强度也不能过强。要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要定期消毒,供给充足的饲料和水,给育成鸡创造一个生长发育的饲养环境,从而提高其均匀度。
9.进行科学的疫苗防疫
科学的疫苗免疫目的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如若一旦疫苗免疫失败,爆发疫情,轻者影响到整个鸡群的采食量、消化鸡营养被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鸡只体质差;重者死亡,严重影响鸡群体的均匀度。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疫苗免疫和免疫工作的必要性。不能盲目地照抄别的鸡场和疫苗生产厂家所推荐的免疫程序,应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疫病流行得情况、鸡场内疫病流行的特点、疫苗的毒株进行科学的免疫。毒株引入很容易,但消除毒株是很困难的一件事,鸡群一旦用此疫苗,往后要一直用下去,如果一停就有可能得此病。所以对购进每一种新的疫苗,一定要从事实来证明。该鸡群受到疫苗的传染威胁或发生此种传染病才能引入,另外疫苗免疫接种的操作过程中是必须注意的问题。例如:在饮水免疫水不应该放消毒液,免疫前在饮水的时间长与短是有由科学的依据的,饮水器的水要充足,疫苗的剂量要准确等一系列措施。
总上所述,提高蛋鸡的均匀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但只要按照上面的措施做好饲养管理中的每个细节工作,其会提高其鸡群的均匀度,达到蛋鸡的生产潜力,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目的。
编辑: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