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光照管理
实际生产中很多养殖户光照时间混乱,有的是完全采用自然日照时间做为每天的光照时间;有的是选择育成期最长日照时间不准确,或长或短;有的是开产体重不达标就开始延长光照时间;有的是开关灯时间每天不一致;也有的是开产后到延长光照时间就一步达到最长光照时间,而没有经过过渡等。这样做往往人为地推迟或加速了鸡群产蛋率上升的速度,此时鸡群体重或是偏轻、或是偏重,而且均匀度也偏低,这样管理的鸡群产蛋率即使很高,也因均匀度不合理、体质弱、抗病力低而维持不了几天;有的鸡群会出现较多的脱肛(难产)鸡。
育成期、产蛋期光照正确的做法是:10周龄以后可采取恒定光照法,即从10周龄以后至开产时这段时间内最长日照时间做为此阶段每天的光照时间;18周龄鸡群平均体重达到标准体重则开始增加光照时间,每周增加0.5 h左右,直到16 h为止。生产上,必须采取正确严格的光照制度,首先保证开产蛋鸡体重达标,在体重达标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延长光照时间,使产蛋率逐渐上升。每周增加的光照幅度应根据产蛋曲线上升快慢、双黄蛋的多少以及脱肛的有无、多少来确定,即产蛋率上升慢、双黄蛋少、无脱肛现象则可以增加光照幅度,反之则减少。总体原则,从18周龄(不能早于17周龄)开始增加每天的光照时间,26周龄的日光照时间达到16h,前两周增幅可以达到1h,以后匀速递增。使光照时间的增加与产蛋率的上升同步。
2、加强免疫管理
鸡群开产前后易受到各种不良应激,如天气突变、大风、降温、免疫应激、开产应激、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过高、鸡群密度太大、鸡舍温差过大等而诱发产蛋率大幅下降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除尽力减轻开产前后各种不良应激外,还应对影响产蛋率的常见重大疾病如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不仅要求严格做好免疫程序,还应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免疫间隔时间、抗体水平高低等情况,确定是否加强免疫。对于初产蛋鸡,虽然105-120日龄期间已接种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疫苗,但初产阶段,开产本身产生的强烈应激以及其他不良因素足以造成蛋鸡体液抗体的大幅下降,故150日龄加强鸡新城疫活苗饮水免疫1次很有必要,这样就确保鸡群200日龄左右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从而可以抵抗外界强毒的侵袭造成产蛋率大幅下降。对于200日龄之后的蛋鸡,每2个月免疫1次新城疫IV系疫苗禽流感抗体检测应在45周龄前后进行1次,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禽流感疫苗。当然,有条件的可以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但对大多数养殖户来说可能缺乏检测技术与设备,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或将血样送到专业检测部门检测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3、充分满足初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对于初产蛋鸡,饲料能量比蛋白更为重要,要达到每千克2800千卡左右,产蛋率要上升到90%以上,而且初产蛋鸡体重也要从刚开产的1450 g增加到上高峰期的1800 g(褐壳蛋鸡),这都需要大量的能量作为物质基础。因此,必需选购优质饲料,充分满足初产蛋鸡对能量、蛋白的需要。对于吃全价料的养殖户可以在每500 kg饲料中加2~4 kg植物油(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可有效提高饲料能量,尤其是在炎热天气蛋鸡采食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可充分满足初产蛋鸡产蛋需要。提前换为“预产期料”,预产期料含钙量在2%~2.2%,可确保钙在髓骨内储存,预产期料一般在16周龄末或17周龄初开始使用,到产蛋率达25%以前换成高峰料,如果换料推迟,开产早的母鸡每天只能摄入约1.8 g钙而产蛋需要2 g钙。
4、加强日常管理
处于产蛋率快速上升阶段的鸡群最害怕各种条件的突然变化,因此维持鸡舍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鸡舍内环境要适宜而且稳定,不能出现突然变化;工作人员要固定,不能经常更换,包括饲养员的工作服的样式和颜色也要稳定;防止陌生人和鸟兽进入鸡舍而引起惊群;鸡舍附近要避免各种噪音(如汽车鸣喇叭、放鞭炮、大声喊叫等);如果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不能直接全部更换。
声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孙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