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鸡免疫接种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0/9/21 9:01:05浏览量:9293

随着肉鸡养殖现代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 肉鸡养殖的单场单栋饲养量,饲养密度越来越大,鸡病发病风险越来越高,疫苗免疫成为有效防控鸡场疫病发生的主要关键措施,养殖管理免疫成败,关系到整个鸡群的健康最终影响养殖的成败,所以肉鸡免疫期管理就成为了免疫成败,养殖成败的关键。

 

一、 免疫程序的科学合理制定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要根据本地区、本场的肉鸡发病情况、不同季节 疫病的流行特点、 疫苗的特性和免疫效价监测结果来制定。同时要考虑到母源抗体和疫苗抗体干扰问题。例如法氏囊疫苗的免疫,如果母源抗体很高,首免日龄就不能太早,否则会造成抗体和疫苗中和而使免疫失败。

 

其次还要考虑到不同疫苗相互干扰问题。如新城疫、传喉等弱毒疫苗,不能同时免疫。因为它们存在相互竞争繁殖,会相互抑制抗体的产生,因此要间隔一定时间交叉免疫。

 

最后还要考虑到疫苗免疫期问题,尽可能缩短免疫空白期。如果免疫后仍有免疫病种的疾病流行, 要立即查明原因, 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如果应用良好, 则要保持固定, 不要随意改动。

 

二、疫苗和接种方式的选择

 

1、疫苗选择;肉鸡养殖场要根据本地区、 本场疫病的发生情况和程度, 鸡群日龄的大小和是否需要强化免疫接种来选择疫苗 。对于本地区或本场从来没有发生的疫病, 不建议使用相关疫苗进行免疫。疫病发生较轻微、 鸡群日龄小或初次免疫的, 要选择弱毒疫苗接种。疫病发生比较严重的, 同时鸡群日龄较大或加强免疫时, 要选用毒力较强的疫苗。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条件进行运输和保管。疫苗在使用时, 放在保温箱内要加冰袋保存,做到冷链不断。同时疫苗要随用随取。

 

2、首次免疫建议采取个体免疫;活苗滴鼻、点眼,油苗注射。

 

3、二免可选择;群体免疫,饮水或喷雾免疫。

 

三、免疫前的管理注意事项

 

1、免疫前对鸡群进行认真检查, 有病或不健康的鸡只严禁接种。在恶劣天气时,要调整接种时间。对所有免疫接种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2、在免疫接种前 3 天 内, 在饲料或饮水中要停用对免疫有影响的药物及消毒剂。为了降低免疫造成的应激反应, 可饲喂多种维生素以抗应激。

 

3、饮水免疫前3天做好饮水量的记录。 便于饮水免疫兑水量的确定。

 

4、对水线进行彻底清洗,防止水污染破坏疫苗效价,影响免疫效果(特别是霉菌毒素)

 

5、油苗的提前预温。

 

油苗的预温在注射操作、效力发挥、疫苗反应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油苗需2-8℃保存,在此保存条件下,油苗自身的温度与鸡体温度之间的温差悬殊,若不预温或预温不完全直接使用会引发冷应激。鸡群注射完疫苗后精神萎靡,大部分鸡只缩脖趴着不动,约6-8小时才能逐渐恢复饮水采食,小日龄鸡更加明显;油苗温度低注射入体内后扩散慢,严重的会在注射部位形成游离的肿块,很难被吸收。

 

同时油苗温度低油苗粘度增大,注射时相对吃力。所以禽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必须预温到25-30℃方能使用。

 

油苗预温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回温和辅助回温两种,方法相对简单,但许多细节却易被忽视,应该引起注意。

 

四、免疫期间的管理 及注意事项

 

1、适当提高鸡舍温湿度 ,减少鸡群体感应激。

 

2、严格免疫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鸡群应激过大,或人为造成鸡只死淘, 同时注意防疫期间的跑冒滴漏等。

 

滴鼻、点眼、滴口操作注意事项:

 

①防止免疫苗滴到鸡的羽毛上及散落到外界环境中。以免造成散毒。

②确保滴瓶的瓶嘴不接触到鸡的鼻孔、眼睛、嘴.保持离鸡I~2厘米的距离,使疫苗以自然滴落的方式落入鸡的鼻孔、眼睛、嘴。

(3)苗应现用现配。(滴眼时要抓住时机待鸡只眼睛处于睁开状态时再进行操作。

(4)滴鼻操作时要等到鸡将疫苗吸进鼻孔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油苗注射注意事项

 

1、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的部位一般选在鸡的颈部背侧,注射时用食指和拇指将鸡的颈背部皮肤捏起成三角形,沿着该三角形的下部刺入针头。针头方向向后向下与颈部纵轴基本平行。深度雏鸡0.5~1厘米.成鸡可插入l一1.5厘米。 注意事项:

 

①注意器具的消毒,勤换针头。

②针头插入的深度要适宜。

③接种的顺序应先接种健康鸡群,再接种可疑鸡群最后接种病鸡。

 

2.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的部位选在胸肌或肩关节附近肌肉丰满处.针头的方向应与胸骨大致平行,插入深度雏鸡0.5—1厘米,成鸡l一2厘米。

 

注意事项:

 

①注意器具的消毒,勤换针头。

②针头插入的深度要适宜。

③接种的顺序应先接种健康鸡群,再接种可疑鸡群最后接种病鸡。

④切记不要左侧胸部竖刺。

 

3、做好免疫记录。

 

重点记录免疫时间、 日龄、 数量、所用疫苗的生产厂家、 名称、 生产批号、 有效期、 购入单位、 接种方法、 免疫剂量和操作人员等信息, 以便查询。

 

五、免疫期的通风管理

 

免疫期间通风应考虑鸡群应激体感温度变化,通风量不宜增加,但注意不能刻意减小鸡舍换气量。应根据鸡舍鸡群实际情况体感温度,合理掌握鸡舍通风换气,保持鸡舍空气质量含氧量,通风保持平稳为宜,待鸡群适应恢复之后根据鸡群状态平稳调整增加通风量。

 

六、免疫后的管理

 

1、对所有免疫接种器械进行严格消毒(注意在舍外操作)。及时对废弃的疫苗瓶及包装物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2、接种以后要注意观察鸡群的接种反应饮水采食状况。发现不良反应或者发病, 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对无饲养价值的病鸡残鸡进行淘汰,对弱鸡单独分笼观察饲养。

 

4、进行免疫监测。

 

免疫监测是科学评价免疫质量的有效手段, 也是摸清鸡群免疫状况、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的依据。疫苗接种后 15~20 天内,规模场按照 0.2%~0.5%随机抽样进行抗体监测,及时评价免疫效果。规模场抗体效价在 95%以上为合格,若监测发现效价较低, 要及时查找原因, 重新进行免疫。

 

声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杜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