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丨蛋鸡分阶段饲喂方式,养鸡人必掌握!
时间:2020/9/22 10:22:16浏览量:4753

现阶段,体重不达标与疾病感染是影响蛋鸡群高峰达标率的两个主要因素,而体重不达标又会导致鸡群体质下降和抵抗力降低,为鸡群健康埋下隐患。

 

因此,如何确保各生长阶段鸡群体重达标是蛋鸡饲养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将向您推荐一款遵循蛋鸡生理规律和采食特点的分阶段饲喂方式。

 

第一阶段:1-3日龄

 

1-3日龄雏鸡的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弱,采食量和消化能力均有限。此阶段鸡群需采用“少喂勤添”的人工定时、定量饲喂方式,即每间隔2小时,每次按0.5克每只进行人工饲喂,保证雏鸡随时能够采食到较为新鲜的饲料。

 

第二阶段:4-30日龄

 

4-30日龄雏鸡的消化道内缺少某些消化酶,而其消化腺中又无法产生足够的消化酶,且由于肌胃研磨饲料能力低,导致此阶段雏鸡的消化能力较弱。

 

此阶段鸡群需采用喂料行车无空槽式的饲喂方式,即每天上、下午各使用喂料行车喂料一次,并保持饲料充足,每次喂料1小时后进行人工匀料一次,刺激鸡群采食而分泌更多的消化酶。

 

第三阶段:31日龄-18周龄

 

31日龄-18周龄鸡群采食精细且每天的采食量逐渐增长,现有的喂料设备难以满足鸡群每天变化的采食需求。

 

此阶段鸡群需采用 “1+x+1”的喂料方法,即在开灯后和关灯前20分钟内使用喂料行车各饲喂一次,以保证鸡群开灯后和关灯前均有料,之间根据鸡群日龄大小而确定的喂料次数进行饲喂,相邻两次饲喂之间,以保证上次饲喂的料被采食干净后空槽至少30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饲喂为宜,以此保证饲料的新鲜。

 

其中,喂料行车每个料斗中的喂料量应根据“鸡只数量*鸡只标准日耗料量/该天饲喂次数”进行确定,其即可满足鸡只营养需求,又可保证鸡群能够摄入饲料的全部营养成分,防止挑食造成营养失衡。

 

第四阶段:19周龄后

 

19周龄后鸡群的体型基本定型,生殖系统开始发育成熟,每天采食量基本稳定。鸡群开产后采食量小幅增长,并随着生产性能的稳定而保持平稳。

 

此阶段鸡群需采用喂料行车固定时间、固定料量、固定次数并且保证空槽时长的方式进行饲喂。一般建议饲喂次数为3次,每天喂料量按照鸡只标准日耗而定,并按此计算出每次的饲喂量,保证每两次喂料之间存在0.5h的空槽时间。

 

通过定时、定量饲喂,使鸡只产生正常的空腹感和充实感,刺激鸡只采食欲望,肠道活动保持规律,促进机体健康。具体可按表1所示“顿饲”饲喂流程执行:

 

需特别注意的是,采用“顿服”方式按时定量饲喂要保证夏季下午16:30之前、春秋冬季下午16:00之前料槽内空槽,以确保鸡群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吃到新鲜饲料。

 

【实施“顿服”饲喂的配套技术】

 

1、每次喂料量的计算与称重

 

以每天饲喂3次为例,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周龄鸡群的日耗料标准,并参考所处季节确定鸡只每日日耗料总量,然后计数每面每层鸡只数量,将每层鸡只数量与日耗料量乘积后除以3(每层鸡只数量*日耗料量/3),便可得出每层的每个料斗每次的盛料量,每个料斗单独称取相应数量的饲料,由自动化喂料行车进行饲喂,饲喂过程中,通过调节喂料行车下料量确保饲喂均匀、鸡群采食量一致。

 

2、料箱制作标记

 

在自动行车的每个料箱内标注刻度,刻度标记自20公斤饲料开始,每1公斤为1进度;每次放料时可直接、简便观察料箱装载量,使之符合每次喂料总量要求。

 

3、平料器调整和控制

 

使用红外线调平仪对料槽进行调平,保证行车喂料过程饲喂均匀;将计算好的N架鸡“顿服”饲料量倒入料箱,进行喂料厚度调整试验。反复试验调整平料器高度,直到N架鸡结束时饲料正好下完为止,以此为参考固定平料器下料速度和下料量,N为鸡架的数量。

 

声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