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来临,北方日夜温差达15℃以上,这为蛋鸡的饲养管理带来更多不稳定性。冷应激不仅降低蛋鸡的产蛋性能,同时更容易引发鸡群呼吸道疾病,爆发流感。深秋时节,应该如何有效降低冷应激呢?
一、从环境设备入手,调整风机开关数量及通风时间
根据气温变化,在保持最小通风的基础上,减少夜间低温时段的风机开启数量及通风时间,适当调整通风循环时间。养殖场若使用智能环控设备,夏季的高温模式应当按照当前实际温度进行调整,选择在温度稍高的阶段进行通风换气。湿帘等相关降温设备也应当根据鸡舍温度适当使用。
二、及时进行呼吸道流感等相关疫苗的防疫
部分养殖场因为担心夏季应激大,防疫工作滞后,初秋时间又是产蛋恢复期,一直没有补防。要减少鸡群冬季疾病发病率,养殖场就要在入冬前抓住时机,进行相关疫苗补防工作。
三、适当调整营养配方,增强鸡群抗应激能力
随着温度下降,鸡群采食量逐渐上升。要增强鸡群抗应激能力,就要根据采食量变化适当调整能量和蛋白的营养配方,加强营养辅助。
蛋鸡适宜生产生活的温度是13℃-23℃,处在这个气温范围内的蛋鸡是比较舒适的,产蛋能力也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如果气温过高或过低,蛋鸡的产蛋能力及料蛋比等都会受到影响。
蛋鸡其实是很耐寒的,根据相关专家的测算,如果蛋鸡生产环境低于10℃,那么每当气温下降1℃,蛋鸡的耗料就会增加0.25-0.5个单位,也就是说蛋鸡会把一部分饲料转变成能量维持自己的体温,直接提高了料蛋比,降低了产蛋效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之中有效益的一部分。
环境虽简单,却包含一套复杂的控制理论,并不只是依靠简单的开关风机就能解决的。更多时候,环境控制要结合小窗、导流板、风机、湿帘等设备,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收集与处理,再经过精准的控制,才可以很好的稳定鸡舍环境,为蛋鸡生产提供一个舒适场所。
声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刘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