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不能直接使用,原因在这......
时间:2020/11/25 13:11:13浏览量:6474

比较细心的养殖户都有这样的体会:秋季天气转凉,蛋鸡采食量上升,本应该产蛋大幅回升才对,可是有些鸡群却出现拉稀,过料,蛋廓发白,产蛋上升不快,甚至徘徊不前,究其原因,一部分都是新玉米惹的祸。

有人会说,新玉米无非是含水量高,适当多放点就能解决。其实,你只说对一部分。有人曾经对新玉米,新小麦进行数据科学分析发现,这两种粮食结构特点基本相视:都要经过2次成熟,才能将产能发挥到极致,刚下市的玉米小麦,含有一种不易被动物吸收的大分子多糖,粘性大,不吸收,吃的稍多,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有人用鲜嫩的玉米煮熟或烧熟,多吃几口就有反应,新小麦加工成面粉,吃起来粘性大,口感涩,影响消化。只有放置1个月以上,让粮食第二次成熟,使大分子多糖转化成容易吸收的淀粉,能量才能被很好利用。这个过程也叫淀粉化过程。
其实粮食水分超标不是引起拉稀的原因,只会引起采食量上升,饮水减少,腐败周期素缩短。科学的做法是玉米放置1个月以后再用,也可以新陈按一定比例参合,待一个月以后完全替换。
危害有三:
1、水份含量大而不稳定。
2、新玉米成熟滞后性易引起拉稀现象和过料。这个危害陈玉米中就没有。
3、霉菌的危害。注意霉菌和霉菌毒素危害的区别。新玉米中不但有毒素的危害、霉菌的危害要大于陈玉米。

新玉米“新”特点
1、新玉米下来,需要半个月的后熟期;即淀粉转化过程,如果转化未完成,则能量不足,蛋鸡则表现减蛋、消瘦。鸡群肠道病加重,会增加药物成本。
2、新玉米水分大,易发霉。霉菌的衍生物霉菌毒素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如鸡的胸腺、脾脏、法氏囊和骨髓肝脏等,大大降低鸡体的抗病能力,增加鸡群感染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病毒病的发病几率。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更有聪明的用户,因新玉米的营养价值低,而添加油脂,则适得其反,更会加重腹泻,即浪费钱财,又损害鸡群健康。更对鸡群带来不利。
更换注意事项
由陈玉米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换成新收获玉米,过渡期一周以上,每日替换量不高于的10%.新收玉米籽粒需继续完成内部的生理生化变化,逐步达到生理上的完全成熟.并且水分差别大.更换过快一样造成消化系统的不适应.已见到为数不少的初产鸡群产蛋率不升反而下降10-20%.高产鸡产蛋下降10%左右.常伴有拉稀现像.

(文章推荐:王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