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产蛋鸡蛋重大小的因素
时间:2020/12/17 15:08:50浏览量:5518

    众所周知,蛋重和产蛋率是影响蛋鸡养殖利润的重要指标,也是广大养殖户们最关心和最容易记录的两个指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同样的产蛋鸡料,不同的用户使用后获得的蛋重不同,可能很多业务人员在市场上经常听到蛋鸡场老板的抱怨“别人家的鸡和我的差不多日龄,人家400天的鸡已经3.8斤的蛋重了,我的才3.7斤,这一天要损失多少钱呢。”因此,我们今天就主要来分析影响蛋重的因素。

  1遗传育种及品种

  不同品种和品系的产蛋鸡,蛋的大小是有差异的。一般中型蛋鸡比轻型蛋鸡产的鸡蛋大,褐壳系蛋的蛋重总体大于白壳系的蛋,如海兰褐、伊莎褐、罗曼褐的蛋重整体大于海兰白、京白等。

  从遗传角度讲,海兰褐、京红在2012年以前的蛋重较大,采食量大;2012年以后的相对小;老品种27-30周时,蛋重平均可以达到62-63g,而新品种平均为59-61g,蛋重向着更小的方向在发展。

  2生理生长

  □ 开产日龄

  开产日龄越小,蛋鸡一生所产的蛋重都偏小,而且没有办法弥补;反之,开产日龄越大,中后期产的蛋也越大。有资料表明,开产日龄每推迟1天,蛋重增加0.1g,但过晚开产因为会增加更多投入,也不经济,一般开产日龄在120-130天左右都属于正常。生产实践中,以提前开产的鸡群占多数,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和强度及育成鸡的体重没有控制好。

  □ 开产体重和体格

  开产时体重和体格的大小影响开产初期乃至整个产蛋周期的产蛋成绩。开产时体重和体格在标准偏上的,母鸡所产的蛋较大;反之则小。想要达到标准蛋重,必须使母鸡开产时的体重达到标准体重以上。在遗传上,蛋重和产蛋率是负相关的(-0.4),同一鸡群同时兼顾这两个指标是很困难的,片面追求蛋重反而会降低产蛋率,合适的蛋重是取得稳产高产的前提。同时,体重与蛋重是矛盾的统一体,体重偏大,则采食量相对偏高,维持消耗增大,饲料转化率降低,虽然所产的蛋重要大一些,但经济效益也会降低。

  蛋鸡育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只能是适当降低蛋鸡的体重,因此我们常见的高产蛋鸡的体重都不大,但降低体重对蛋重又会产生不利影响。


  □ 性成熟和季节

  性成熟时体重大,开产后蛋也大,早熟的小母鸡不利于提高蛋重,冬春季节性成熟的母鸡所产蛋比夏秋季节性成熟的蛋重大,这与光照强度和母鸡的采食量有关。特别是开放与半开放鸡舍的影响会更大,密闭式鸡舍影响相对较小。

  □ 产蛋周龄

  蛋重随着日龄的变化而变化,开产时蛋重较小(为标准蛋重的80%,48g/枚),随日龄增加蛋重迅速增加,开产后到300日龄时达到标准蛋重(约60 g/枚),500日龄时约为标准蛋重的108%(65g/枚)。此后蛋重变化较小。

  3日单产数量

  日单产数量:产蛋率高的鸡群,蛋重相对小;相反,则大。

  4营养因素

  □ 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

  生长期适当提高能量水平,可提高产蛋初期和前期的蛋重,原因是开产时母鸡的体重和体能的贮备较为充分。

  因此生长期不应一味使用低档饲料。目前产蛋鸡日粮中最缺乏的还是能量,这与部分养殖户片面追求蛋白含量有关。虽然在代谢能一定的条件下,提高蛋白水平有利于蛋重的增加,但是,由此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是相当大的。如某些蛋鸡配合料代谢能水平只有2500kcal/kg,粗蛋白水平却超过了18%,结果造成蛋鸡采食量偏大,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功能减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产蛋中后期淘死率增加,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养殖户。所以饲料中适宜的能蛋比是蛋鸡饲养中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另外自配料客户要注意混合均匀度,均匀度不好会影响蛋鸡对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很多使用预混料的客户,因其配成的产品代谢能较高,也会导致后期蛋重过大,而连续三枚超重蛋对鸡应激较大,因此需要注意产蛋前期和后期配方的调整。

  □ 亚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对蛋重影响相对蛋白质较小。在亚油酸含量不足1%的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可明显提高蛋重。但在选用50%以上的优质黄玉米的日粮中,不会缺乏亚油酸。而添加过多油脂,会导致脂肪含量过高,如果代谢能高,会影响采食量,摄入蛋白质变低,影响蛋重。

  5环境和管理

  夏季和高温时因采食量偏小,蛋重也偏小,冬季偏大。舍内温度超过25℃,每增加1℃,蛋重减轻1%,此外,秋季和冬季初期性成熟的鸡产的蛋较重。冬季鸡舍内温度低于10℃不利于提高蛋重,光照不规律,也会影响蛋重。

  鸡群抗体水平低、免疫力低下会影响蛋重,应激包括惊吓、热应激、断水等均会影响蛋重不规律,水质不佳、通风不畅、氨气浓度高以及用药不当也会使蛋重减轻。

  总之,蛋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遵循产蛋规律,结合品种、体重、开产日龄、饲养管理、采食量等多种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应正视现代品种蛋鸡体重小、成熟早、采食量低与蛋重之间的相互矛盾,一味追求蛋重大是不切合实际的。

声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杨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