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禽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1/1/18 8:43:33浏览量:6352

禽的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某一型引起的一种感染综合征。

 

A型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单股RNA,有囊膜,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是其主要的表面糖蛋白。据报道,目前已发现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亚型超过80种,其中大多为非致病株和低致病性株,高致病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的毒株。

 

流行性感冒要具有侵染性必须经过两个过程:

 

1、 宿主蛋白酶将HA裂解为HA1和HA2;

 

2、 裂解后的HA2暴露出疏水区与宿主细胞膜相互结合。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可在环境中长期存活,尤其是低温水中。

 

一、流行病学

 

流行性感冒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最易感,近年来,水禽(鸭、鹅)的易感性也有所上升,除此之外,鹌鹑、孔雀、鸽子等也能感染。

 

该病毒传播方式多样,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传播或间接接触病毒污染物3种传播方式。据报道 ,本病也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温度过低或忽高忽低、湿度过低、通风不良等管理不当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4-5天。因感染病毒毒株不同,病禽症状也不同。

 

最急性型:由 H5和H7引起,一般不出现前驱症状,发病后急剧死亡。发病稍慢的体温升高采食下降、呼吸困难、排绿色或白色稀便、腿部、头部皮肤、鸡冠等部位可见出血,产蛋禽产蛋率下降 。

 

急性型:由低致病毒株引起。病禽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缩颈、嗜睡、采食量下降严重、嗉囊空虚、排黄绿色稀便。可见病禽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肿眼流泪等,有的出现瘫痪、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亚急性型:临床中较常见,多发生于免疫以后的鸡群。病鸡采食稍下降、产蛋禽产蛋量稍下降。个别鸡眼圈发红、肿眼流泪、呼噜、流鼻涕、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嗜睡,一周内死亡率较高。

 

三、病理变化

 

病禽剖检以出血性病变为主。

 

1、 喉头、气管、肺脏出血;

2、 心冠脂肪、心外膜、心内膜出血,心肌有黄白条纹坏死;

3、 腺胃基部出血,肌胃角质下出血或腺肌胃交界处带状或环状出血;

4、 肠道出血、盲肠扁桃体 、泄殖腔充血;

5、 肝、脾、肾肿大;

6、 胰腺边缘出血;

7、 蛋禽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充血等;

8、 支气管栓塞;

9、 腿肌、胸肌条纹状出血。

 

这些症状可能出现两种及以上,需辨证诊断。

 

四、防治措施

 

1、 加强管理

 

管理不当为该病主要诱因,平时在温度控制和通风细节上要加强关注。控制场内外人员的进出,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做好粪便处理等。

 

2、 免疫预防

 

选择合适的日龄,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疫苗时可选择配合使用提高免疫或能增强疫苗效价的药物。

 

3、 药物预防

 

4、 治疗措施

 

若遇到最急性流行性感冒,建议尽快出栏;若无法出栏或发病不急,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以减少损失。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继发感染(必须要用)

 

声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张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