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集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牧公司

猪饲料服务热线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15937190040

联系我们

  •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15937190040

学习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中心

鸡病解剖诊断秘诀

发布时间:2023/5/17 14:02:20      点击次数:5381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鸡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并且混合感染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老的疾病不断变异,新的疾病不断出现,而且临床表现非典型病变越来越明显,所以提高鸡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成为养殖成功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病鸡解剖是诊断鸡病,指导治疗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便于现场开展并可及时提供防治措施。通过解剖病变的诊查、识别与判断,对单发病或群发性疾病进行确定,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病鸡的剖检方法包括:了解鸡(死鸡)的一般状况,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

鸡的一般状况,主要包括鸡的品种、日龄、数量、饲养管理、饲料、产蛋、免疫、用药史、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及死亡等,考虑一切有利于诊断的情况。

鸡的解剖

杀死方法:

常用放血法:常用颈侧动脉或者静脉放血,适合现场临床快速诊断解剖。

破环颈椎断颈法:在枕环关节处使头与关节断离。

充气法:用带18号针头的注射器,把针头从胸腔口插入3.5—4厘米到心脏,注入10—25毫升空气。


解剖方法:

1.详尽地回顾临诊情况(流行特点、防治措施、临床症状、饲养管理和治疗效果等),考虑一切可能性的诊断。

2.如是活鸡,先检查外观与症状。

3.用2%—5%的来苏儿溶液浸泡尸体,打湿鸡毛后再进行剖检。

同时多剖几只鸡,进行对比和统计病变分析。

4.剪开一侧嘴角,检查口腔,注意舌、咽、喉、上腭裂和粘膜病变。

5.从嘴侧切口向胸部纵行切开颈部皮肤,检查胸腺、食管和气管外观以及两侧迷走神经。

6.纵行切开食管、嗦囔、咽喉和气管,注意内容物性状、气味、色泽和粘膜病变。

7.在眼与鼻之间用解剖剪横断上喙,检查鼻腔,暴露眶下窦开口前端。用灭菌剪刀沿开口作侧面纵向剪开窦外壁,检查窦内容物。如果需要可作病原培养。

8.切开大腿与腹部之间皮肤,将大腿向外侧转动,使髋关节脱臼。从腿内侧切开皮肤,并加剥离,暴露腿内侧肌群与膝关节。

9.横切腹部皮肤与两侧切口相连,腹部皮肤往后翻开,再沿龙骨嵴切开胸部皮肤,向两侧剥离翻开,暴露并检查腹肌与胸肌。

10.体腔剖开:

1)先分开两大腿部

2)在胸骨两侧与肋软骨连接处,自后向前剪断软肋,再用骨剪剪断乌喙骨和锁骨,手握龙骨向前上方搬拉,揭开胸骨,割离肝、心与胸骨联系即可暴露胸腔。注意胸气囊的检查。

11.在不触及的情况下,先原位检查内脏。尤其肾脏

12.检查胰腺后,在腺胃前沿剪断食管,切断肠系膜,将整个胃肠道往后翻拉,横切直肠,取下胃肠道。用肠剪纵行切开检查。

13.剥离心、肝、脾检查。

14.剥离卵巢和输卵管,纵行切开检查(产蛋鸡)。

15.肾和输尿管一般作原位检查。

16.肺从肋间翻向内侧,再进行检查。

17.检查坐骨神经,

18.用骨刀纵切股骨检查骨髓,切开胫骨近端骨骺,检查软骨化骨情况。

19.剥离头部皮肤,在头顶骨中线作十字切开,用骨剪去除顶骨,分离脑与周围联系,取出脑检查,注意脑膜与实质病变,必要时要用无菌方法取病料检查。

20.法氏囊位于泄殖腔北侧。将直肠后拉即可见圆形法氏囊,可原位切开检查。

1、体表及头部检查

初步观察体表后,从鼻孔上方切断鸡喙,露出鼻腔,用手挤压,检查分泌物的性状和鼻腔及眶下窦有无病变。剪开眶下窦,剥离头部皮肤,用弯尖剪剪开颅腔露出大脑、小脑。从嘴角一侧剪开**食管和嗉囊,把气管剪开。病变与疾病剖检应由表及里进行检查。剖检时,要仔细检查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做出正确的病理学诊断。

相关内容:

(1)体表检查肥而丰满的病死禽,多死于急性病(如成禽发生急性传染病、雏禽过食、嗉囊扩张等);

瘦而衰弱的病死禽,往往死于慢性病(寄生虫病、消耗性病、营养不良性病等)。

皮肤上有结节,可见于皮肤型马立克氏病;

皮肤上有水肿、出血、脱毛等可见于葡萄球菌病等。

可视黏膜、冠髯苍白或发绀、羽毛逆立蓬乱、泄殖腔周围有粪血污染,多为球虫病。

肛门外翻,后躯不洁,多为传染病引起的下痢(如雏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和肠炎。

(2)头部有多发性丘疹样结节或结痂,往往是鸡痘。

肉髯肿胀多见于慢性巴氏杆菌病及支原体病。

头面部皮下水肿,无色或淡黄色渗出物增多,多为肿头综合征、禽流感等。

眼睑肿胀,多见于慢性呼吸道病或传染性鼻炎、禽流感等。

眼结膜充血潮红,眼球浑浊或失明,可见于传染性鼻炎、葡萄球菌病、支原体病等。

(3)鼻腔内渗出物增多或充满粘稠脓性液体,多见于传染性鼻炎、禽霍乱、禽流感、支原体肺炎和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肿头综合征等。

气管内有覆膜,可见于黏膜性鸡痘;

气管内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可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支原体肺炎、新城疫等。

(4)皮肤发绀,爪子发干常由机体脱水导致,多见于法氏囊,肾传支等造成的肾肿。

2、皮下检查

尸体仰卧(背位),切开大腿和腹部之间皮肤,用力将大腿按下,使髋关节脱臼,将两大腿向外展开。抓住皮肤沿胸骨嵴部由下向上纵行剥离皮肤,腹部皮肤向后翻开,同时观察皮下脂肪含量,皮下血管状况,腹肌和胸肌有无出血和水肿,胸肌的丰满程度、颜色,胸部和腿部肌肉有无出血和坏死,观察龙骨是否弯曲和变形。

相关内容:

鸡皮下脂肪含量少,剖检时应注意观察,皮下有充血、瘀血、出血、水肿、坏死等多为葡萄球菌病(近期沙门氏菌病也常见胸部皮下水肿坏死,伴发腿病);

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有淡绿色胶冻样水肿液,多是缺硒的表现;硒-VE缺乏时,也可见皮下脂肪出血、肌间出血、胸肌和腿肌上出现灰白色条纹等病变。

若单一性肌肉出血,多见于磺胺类药物中毒、传染性法氏囊病、住白细胞虫病等。

皮肤撕开困难,多见于机体脱水,法氏囊,肾传等支造成的肾肿。

3、内脏检查

在后腹部横行切开(或剪开),顺切口的两侧分别剪开,后一手压住腿和翅膀向上推,同时另一手抓住胸骨相互配合向上掀开胸骨,暴露体腔。

用手指伸到肌胃下,向上勾起,从腺胃前端剪断,在靠近泄殖腔处把肠剪断,将整个消化道连同脾脏取出,使肾脏和法氏囊显现出来。小心切断肝脏韧带并连同心脏一起取出。

相关内容:

(1)胸壁有出血点多见于机体发热;

胸、腹腔内有积血或血凝块,多是应激导致肝破裂;

腹腔内有大量清亮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常见于腹水症;

若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并致使各脏器粘连在一起,多见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

雏鸡腹腔内有大量黄绿色渗出液,常见于硒VE 缺乏症,这一病变多与上述皮下肌间的病变相一致。

(2)检查肺脏时,若发现有大面积硬结肿块,可能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马立克氏病。

雏鸡肺上有灰白色坏死灶或灰色肝变区并伴随有心、肝等器官变性、坏死的病变,多见于雏鸡白痢;

若肺脏上有米黄色小结节或肺脏背侧有黑色坏死点,可见于霉菌性肺炎;

肺脏呈灰红色,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常见于大肠杆菌病,近期流感主要表现肺脏表面有黄色纤维素渗出;

肺部以瘀血、水肿和实变为特征。

(3)气囊增厚、浑浊并有干酪样渗出物,可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败血症型支原体病、新城疫、温和型流感等。

气囊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常见于大肠杆菌病或沙门氏菌感染。

(4)消化道检查剖检时,腺胃乳头充血、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多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

腺胃乳头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有灰黑色坏死灶提示痢菌净中毒;

腺胃肿胀、增厚、有肿块或结节,多见于马立克氏病或寄生虫病;

腺胃肿胀如球剪开外翻明显,伴发肠炎明显,多怀疑腺胃炎,病因初步认为霉菌或网状内皮组织增生。

肌胃角质层发生溃疡,多见于长期采食霉变饲料或日粮中铜含量过高;

硫酸铜中毒死亡的病例,剖检可见食道、嗉囊黏膜出现凝固性坏死,胃肠黏膜有渗出性炎性反应。

腺胃、肌胃萎缩,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日粮过精,砂粒采入量过少。

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见于球虫病、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中毒等。

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整个肠道呈紫红色,多为大肠杆菌病;

盲肠有出血、坏死,多为球虫病(以出血为主)或盲肠肝炎(以坏死为主)。

(5)肝脏检查

肝脏肿大呈暗红褐色,横切面流出大量的暗红色的凝固不良的血液或见到多量黑紫色血凝块(陈旧禽尸),应为肝瘀血;

若是肝表面有多个灰黄色或灰白色增生性结节或油脂状肿瘤结节,多为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核病等;

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被膜增厚并有渗出物附着,可见于大肠杆菌病;

肝脏肿大并有粟粒大小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表面可见出血斑点,多见于禽霍乱、沙门氏菌病,而卡氏白细胞虫病多以肝脏表面有芝麻**绿豆大小出血斑点的病变为主;

肝脏明显肿大,呈灰黄色或土黄色,脆性增加,油腻光滑,常是脂肪肝的表现有时,大肠杆菌病、腹水综合征、支原体病、包涵体肝炎等可出现包膜下血肿或发生肝破裂。

(6)脾脏检查

脾脏肿大变圆,表面有灰白色油脂样增生结节或散在有细小白点,可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脾脏高度肿大,被膜紧张,色泽暗紫,脾髓软化如泥,往往是急性细菌性败血症(如巴氏杆菌病);

脾轻度肿大,多为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脾脏高度肿大坏死近期也多见,多少怀疑免疫抑制性疾病,尤其温和型流感多见或者霍乱。

(7)心脏检查

心包腔内有黄白色渗出物,发生绒毛心或心外膜和心包膜粘连在一起,可见于纤维素性心包炎、沙门氏菌病、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等;

心脏有肉芽肿,心脏变形,多为雏鸡白痢病;

心包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多为内脏型痛风病;

心包扩张,内积多量透明液体,心室扩张,体积增大,多为肉鸡腹水症;

心外膜下出血,心尖及心冠脂肪组织上有出血点、出血斑,可见于许多急性传染病(如禽流感、禽霍乱、新城疫、鸡伤寒等);

心肌有片状或带状坏死灶,可见于雏鸡白痢、白肌病;

心肌有瘤状物,见于马立克氏病;心脏扩张,心肌色泽变淡,多见于硒- VE缺乏症。

(8)肾脏检查

肾脏被膜上有灰白色粉末状物沉积,多因饲料配合不当,钙、磷比例失调或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

肾脏内部有黄白色微细颗粒沉着或出现结石,多为尿酸盐沉着、沙门氏菌感染等疾病引起。

肾脏肿大并有肿瘤出现,多见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

肾脏高度肿胀或出血在近期温和型流感是亦多见,此病症多由于机体自体发烧引起,切勿使用通肾药物,避免引起肾脏坏死,只需要把烧退下去,肾肿现象自然消失。

(9)法氏囊检查

法氏囊是禽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充血、出血、水肿、坏死,有些病例呈紫葡萄状,有些病例呈胶冻样,内含多量脓性黏液,为传染性法氏囊病;这些病例有时还伴有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分泌物增多。

在病程后期,可见法氏囊萎缩,囊内有黄色絮状物或干酪样物质。

(近年来法氏囊呈胶冻样亦可在温和型流感上表现,这一点要结合其他病变,尤其要引起大家注意,切勿诊断失误,否则后果比较严重)

注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推荐:**洁玉



上一条:夏季警惕坏死性肠炎
下一条:商品蛋鸡育雏、育成及产蛋鸡的光照管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