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牧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以下是各类维生素,在家禽养殖中的临床作用以及应用要点,详情如下:
一、维生素A:
▪作用机制: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促进抗体合成与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抗感染能力。
▪缺乏症状:眼病、失明、产蛋率下降、雏鸡胸腺萎缩、法氏囊退化。
▪临床应用:
⑴、疫苗免疫期补充(20000 IU/kg饲料),提升新城疫等疫苗效果。
⑵、热应激时添加8000–9000 IU/kg饲料,改善采食量与产蛋率。
⑶、治疗缺乏症:按3倍剂量添加鱼肝油(15ml/kg饲料)连用2-3周。
二、维生素D₃:
▪作用机制: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发育与蛋壳钙化,参与免疫调节(通过维生素D受体)。
▪缺乏症状:软壳蛋、软骨病、腿骨变形、瘫痪。
▪临床应用:
⑴、笼养鸡光照不足时补充,预防软壳蛋(蛋鸡需4000IU/kg饲料)。
⑵、治疗缺钙:肌注骨化醇(1万–1.5万单位/kg体重)或拌料鱼肝油10ml/kg。
三、维生素E:
▪作用机制:强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脂质,增强免疫力,与硒协同缓解氧化应激。
▪缺乏症状:雏鸡脑软化(步态不稳)、白肌病(腿部肌肉苍白)、种鸡繁殖力下降。
▪临床应用:
⑴、热应激时添加100–300 mg/kg饲料,提升抗新城疫、球虫病能力。
⑵、治疗缺乏症:雏鸡口服5mg维生素E醋酸酯+0.05–0.1ml亚硒酸钠注射液。
四、维生素C:
▪作用机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胶原合成、缓解应激(抑制皮质酮分泌)、增强铁吸收。
▪缺乏症状:坏血病(关节出血)、生长停滞、应激易感性增加。
▪临床应用:
⑴、抗应激:高温时添加200–300mg/kg饲料,产蛋率提升8–10%,蛋壳质量改善。
⑵、辅助治疗疾病:
传染病期添加1g3-4斤饲料,缩短病程;
泄泻时改善卵巢功能,提高产蛋率;
雏鸡保健:1g10只雏鸡,提高成活率;
注意:避免与磺胺药、青霉素、维生素B₁₂等配伍(降低药效)
五、B族维生素:
维生素B₁(硫胺素)
▪作用: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维持神经功能。
▪应用:胃肠病时添加10–20mg/kg饲料,改善食欲。
维生素B₂(核黄素)
▪作用:参与能量代谢,缺乏导致“卷爪麻痹症”。
▪应用:雏鸡缺乏时口服1–2mg/只,连用3天。
维生素B₁₂
▪作用:促进红细胞生成,防止贫血与肌胃糜烂。
▪应用:贫血治疗时添加10μg/kg饲料。
叶酸(B₉)
▪作用:预防贫血,促进羽毛生长。
▪应用:与维生素C联用(1.5mg/kg饲料)缓解热应激。
六、维生素K:
▪作用机制:催化凝血酶原合成,维持正常凝血功能。
▪缺乏症状:皮下出血、凝血时间延长。
文章部分观点来源自网络,只供分享,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推荐:【张国银】
上一条:硫酸铜在鸡腺肌胃炎肠道消化系统的应用
下一条:解剖后鸡病分析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