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牧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产蛋后期(通常指40周龄以后)的蛋鸡,蛋壳质量下降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显著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鸡群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营养代谢效率降低以及累积性应激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产蛋后期蛋壳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 蛋壳变薄:
原因:
钙代谢效率下降:老龄鸡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动员骨骼钙储备的能力也下降。
钙摄入相对不足:虽然蛋重增加(蛋壳表面积增大),但老龄鸡的采食量可能因活动量减少或管理因素(如热应激)而下降,导致每日摄入的总钙量不足以满足形成更大蛋壳的需求。
维生素D3代谢障碍:肝脏和肾脏功能随年龄下降,影响维生素D3向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的转化,从而降低肠道钙吸收和骨骼钙动员的效率。
磷失衡:日粮中磷含量过高会干扰钙的吸收。
2. 蛋壳强度降低(易碎):
原因:
蛋壳变薄。
蛋壳基质异常:形成蛋壳有机基质(蛋白质框架)的质量下降,影响碳酸钙结晶的沉积结构,使蛋壳更脆。
微量元素缺乏: 锰(参与基质糖蛋白合成)、锌(参与碳酸酐酶活性,影响碳酸根离子供应)、铜(参与胶原蛋白交联)等微量元素吸收或利用率下降。
应激:任何形式的应激(热应激、惊吓、拥挤等)都会干扰蛋壳腺的正常功能,影响钙质分泌和沉积。
3. 破蛋率增加:
原因:这是蛋壳变薄和强度降低的直接结果。脆弱的蛋壳在集蛋、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更容易破裂。老龄鸡的产蛋时间也可能更分散或延迟,导致蛋在笼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碰撞破损的机会。
4. 蛋壳颜色变浅或褪色:
原因:
输卵管老化:蛋壳色素(主要是原卟啉IX)由壳腺(子宫)的腺细胞分泌。随着鸡龄增长,这些腺细胞的功能衰退,色素分泌减少。
疾病影响:产蛋后期累积的亚临床感染(如温和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或慢性输卵管炎会损害壳腺细胞,影响色素分泌和沉积。
应激:应激反应会干扰色素合成和分泌过程。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尼卡巴嗪)可能影响色素代谢。
5. 砂壳蛋/皱纹蛋:
原因:
输卵管炎症:慢性输卵管炎(尤其是大肠杆菌感染)是后期砂壳蛋的主要原因。炎症导致壳腺分泌功能紊乱,钙质沉积不均匀。
应激:强烈的应激会干扰蛋在输卵管中的正常旋转和钙质均匀沉积。
新城疫或传支后遗症:早期感染这些病毒即使康复,也可能对输卵管造成**性损伤,后期表现更为明显。
6. 蛋壳表面钙化沉积/斑点:
原因:
壳腺功能失调: 老龄鸡壳腺细胞调节钙分泌和沉积的能力下降,导致局部钙质过度沉积。
粉尘影响:鸡舍内粉尘附着在湿润的蛋壳表面,钙质沉积其上形成白垩状斑点。
导致上述问题的核心因素总结:
生理性衰退:肠道吸收能力↓、肝脏/肾脏转化维生素D3能力↓、骨骼钙储备和动员能力↓、输卵管(尤其是壳腺)功能↓。
营养挑战:
钙磷比例失衡(钙相对不足或磷过高)。
维生素D3、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关键维生素吸收或利用效率下降。
锰、锌、铜等关键微量元素不足。
采食量下降导致总营养摄入不足(尤其在高产或大蛋后期)。
管理/环境因素:
热应激: 严重影响采食量、钙吸收和蛋壳形成效率(呼吸性碱中毒减少碳酸根离子)。
饮水不足:影响营养运输和代谢。
光照不足/不稳定:影响钙调节激素分泌。
密度过高/通风不良:增加应激和疾病风险。
累积性应激:频繁的免疫、转群、噪音等。
健康问题:
慢性输卵管炎:**主要的后期限性疾病,直接损害蛋壳形成器官。
病毒性疾病后遗症: 如传支、新城疫对输卵管的**损伤。
亚临床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损害肝脏)、寄生虫等消耗体能,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
脂肪肝综合征:后期易发,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包括维生素D3活化)。
应对策略:
1. 营养调整:
增加钙水平和颗粒钙比例:后期日粮钙含量可提高到4.0-4.5%。提供大颗粒(>2mm)石灰石或牡蛎壳,使其在肠道停留时间更长,主要在夜间蛋壳形成期释放钙。
优化磷水平:降低非植酸磷水平(通常降**0.30-0.35%),避免干扰钙吸收。
强化关键维生素:大幅提高维生素D3添加量(比前期高30-50%),保证充足的维生素C(抗应激、参与胶原合成)、维生素A(维持上皮组织健康)、维生素E(抗氧化)。
补充有机微量元素:尤其是锰、锌、铜的有机形式(如壳乐-钙中钙),提高生物利用率。
使用功能性添加剂:如植酸酶(提高植酸磷利用率,间接降低总磷需求)、乳化油粉(提高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壳乐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有机酸(改善肠道环境)。
保证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维持蛋壳基质合成所需。
2. 精细化管理:
**大化采食量:提供凉爽清洁饮水,增加饲喂次数(尤其在热天),使用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足够的采食空间。
有效防控热应激:加强通风、湿帘降温、喷雾降温、调整饲喂时间(早晚凉爽时),日粮中添加抗应激物质(VC、VE、小苏打、电解质)。
维持稳定环境:控制光照(强度、时长稳定),保持良好通风,降低饲养密度。
减少应激源:操作轻柔(抓鸡、免疫等),保持环境安静。
加强集蛋频率:减少蛋在笼内的碰撞时间。
3. 严格的生物安全与健康管理:
预防和及时治疗输卵管炎: 定期监测,合理使用药物(抗生素或中药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注意休药期。
做好基础免疫:确保新城疫、传支、禽流感等疫苗免疫效果,减少病毒对输卵管的损伤(壳乐-卵立康)。
防控寄生虫和霉菌毒素:定期驱虫,使用优质原料和有效脱霉剂(霉可吸)。
监测脂肪肝: 控制能量摄入,补充氯化胆碱、甜菜碱等保肝利脂因子。
通过综合运用营养调控、精细化管理以及严格的疾病防控措施,可以**大程度地缓解产蛋后期蛋壳质量下降的问题,延长鸡群的经济产蛋周期。
文章部分观点来源自网络,只供分享,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推荐:【杜晓明】
上一条:夏季高温,饲养管理及高发的六大鸡病
下一条:怎样合理使用药物预防鸡病?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