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牧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鸡源鸭疫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近年在家禽养殖中广泛流行,对肉鸡、蛋鸡、种鸡均构成严重威胁。其防控需要结合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免疫干预和药物预防等措施综合性处理。
一、防控原则:多病源综合性防控RA极少单独发病,临床89%以上病例为混合或继发感染(如大肠杆菌、传支、支原体、H9禽流感、免疫抑制病等)。防控需结合环境气候及管理等条件兼顾其他病原的预防与控制,隔离传播病原(发病禽或疑似病禽),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和环境消毒。RA血清型复杂,国内已发现有20种血清型,鸡源鸭疫临床以1型、A型、10型、7型等为主,不同血清型无交叉免疫保护,需依据本地流行株定制防控方案。
二、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
1、环境通风与饲养密度:肉鸡密度≤6只/㎡,蛋鸡育成期≤7只/㎡,氨浓度控制在<10ppm。安装纵向通风系统,避免冷应激(温差>3℃可诱发RA)。
2、环境卫生与消毒:空舍期消毒,每批鸡出栏后,用次氯酸溶液或2%戊二醛全面喷洒鸡舍、设备,闲置2-3周。日常消毒,每周用次氯酸溶液进行1次空气消毒,每日冲洗水线防生物膜。不同日龄、批次鸡群严禁混养,工具专舍专用,人员进出需更衣消毒。
三、免疫与药物预防
1、免疫:流行区建议使用本地分离株制备的多价抗体或灭活苗(如1型+5型+10型),肉鸡7-10日龄首免(抗体1.0ml/只,疫苗0.2-0.5mL/只),12周可加免。
2、增免: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在使用抗体或疫苗时添加转移因子(或维生素,可减轻疫苗免疫应激,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与非特异性抗病毒效果,有利益提高抗体水平与临床免疫保护率。
3、药物预防:关键日龄阶段推荐预防方案,1-5日龄头孢类净化环境和防早期感染;15-20日龄口服或注射鸡源鸭疫多价抗体,饮水添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免疫增强剂等阻断早期RA定植;25-30日龄新流法腺支多联抗体+麻杏石甘口服液+恩诺沙星可溶性粉,预防呼吸道继发感染;开产前毒感抗+复方阿莫西林等饮水,清除输卵管潜伏感染。
四、应急处置
快速诊断与隔离:疑似病例立即采样(肝、脾、脑组织,关节与输卵管渗出物),通过PCR或细菌分离确诊。
病鸡隔离饲养,禁止调运,病死鸡深埋/焚烧。
联合用药方案:紧急注射鸡源鸭疫多价抗体+恩超+金冠抗炎素,或口服新流法腺支多联抗体+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敏感抗生素。
五、日常监测与风险规避
种源管理:选购RA阴性鸡苗,青年鸡入场前解剖排查输卵管堵塞及“三炎”(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
野鸟及免疫抑制病防控:封闭鸡舍防野鸟入侵,定期监测法氏囊、传贫、白血病等免疫抑制病。种鸡输精严格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防控鸡源RA需以环境优化为基础(加强通风降氨、注重卫生与消毒)、精准药物预防为核心(分阶段投药+免疫增强)、防治混感为关键(同步控制病毒与免疫抑制病)。发病后通过药敏指导的联合用药(如鸡源鸭疫多价抗体+巨能健、芪增免、多西环素等)及快速环境处置,可**大限度降低损失。
文章部分观点来源自网络,只供分享,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推荐:【张宏】
上一条:秋季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下一条:发现肉鸡长势慢,该怎样提高肉鸡的生长速度?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