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牧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蛋鸡雏鸡的培育是蛋鸡饲养管理中一个较为细致的工作,因它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成鸡的产蛋性能。雏鸡的培育分两个阶段,育雏期和育成期。从出壳后到离温前的幼雏,需人工给温,称为育雏期,一般饲养期为0~6周龄。离温后养育到性成熟前,称为育成期,一般饲养期为7~20周龄。
◆ ◆ ◆ ◆ ◆
1、雏鸡的发育极为迅速。
2、调节体温的能力差,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据研究,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年鸡低3℃,10日龄后才接近成年鸡的正常值,雏鸡出壳后全身是绒毛,随着羽毛生长和脱换,雏鸡的体温调节才逐渐加强,因此,雏鸡开始必须给较高的温度。
3、雏鸡的消化器官小,消化能力差。
4、雏鸡无牙齿,吃食依靠长有角质的喙撕碎.喜挑食,饲养管理不当有时有啄癖恶习。
5、雏鸡长有哈氏腺,因此雏鸡可早期免疫.免疫效果不受母源抗体干扰。
育雏期间,必须满足雏鸡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卫生等基本条件的需要。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必须掌握合适。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雏禽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及饲料的消化、吸收。如温度偏低,则雏鸡畏冷,密集成堆,影响采食和运动,甚至互相挤压致死,有时感冒,引起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体质软弱,发育缓慢,也容易感冒或感染呼吸道疾病。甚至引起啄癖等。
雏鸡刚出壳时孵化器的相对湿度70%。进入育雏室后.如空气过分干燥,雏鸡体内的水分随着呼吸而大量散发出去,妨碍腹中剩余卵黄吸收和羽毛生长,也会使雏鸡饮水过多,容易下痢。因此,育雏头l0d需要供湿.10d后.由于雏鸡体重增加,呼吸量和排泻量也随之增加,呼出的水蒸气和排水量增加,垫料易污染、受潮,所以要降低湿度以免粪尿分解,微生物繁殖。
通气的目的是排除室内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雏鸡的体温高,呼吸快,单位体重排除的二氧化碳比大家畜高两倍以上,雏禽排除的粪便大约有20—25%未被利用的有机物质。粪便、垫料及饲料残渣在微生物、一定温度、水分作用下产生大量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不及时排除这些有害气体,将会影响雏鸡健康。以致造成死亡。
阳光对雏鸡的健康影响很大,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雏鸡达到性成熟的日龄密切相关,蛋鸡在育雏期和育成期采用人工光照调节性成熟,光照时间短将延迟性成熟。光照时间长则提早性成熟,过早成熟的蛋鸡,则开产早,开产时蛋小。产蛋率低,产蛋持续时期短。
饲养密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密度过高,雏鸡生长慢,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恶癖,死亡数也增加。密度过小房舍不经济。
雏禽生长迅速,必须保证供给完善的营养,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应特别注意。
雏禽个体小,抗病力差,且饲养密集,一旦感染疫病易于传播,难以控制,要制定严密的防疫,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
育雏期雏鸡活泼健康,发育整齐,成活率高,不低于95%。
1
进雏前的准备
1.育雏前消毒
育雏前对育雏舍清洗消毒,对育雏器具进行彻底洗刷消毒,最后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9,甲醛水溶液30ral密闭熏蒸48h,然后打开门窗,放出消毒气体即可。
2.试温
进雏前两天,对育雏舍进行试温,舍温25~26℃,网上5em处稳定在32~33℃。
3.雏鸡的选择
雏鸡要来源于种禽场的孵化场或由种禽场提供的种蛋孵化场,引入雏鸡有检疫合格证明,这是因为种鸡场按防疫要求开展白痢净化、免疫及鸡群监测等。种鸡选择健康活泼、无脐炎、无白痢、腹部收缩良好雏鸡。
2
育雏期雏鸡饲养管理措施
1.饮水与开食
雏鸡出壳21~24h开食,开始前先饮水。间隔2~3h给料,第一次饮水可添加3-5%葡萄糖或液态维生素,水温不低于18℃。
2.饲喂次数
第一周每天喂6次,1周后每天喂4~5次。随日龄增长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第6周每天喂3次。开料可用小米、碎米,少添勤喂,八分饱为宜。
3.舍内温度
第一周33~34。C为宜,从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3℃,到第六周降至18~21℃。夜间外界温度低雏鸡歇息不动。育雏室温度应比白天高一度。上述温度范围应根据气候、房舍建筑、雏禽的不同品种与健康状况来调整。通常是外界气温低时稍高些,热时要低些,弱雏高些,健雏低些。温度是否合适可由雏禽的动态观察出来,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夜晚雏鸡均匀散布在育雏器周围。温度低时,雏鸡密集在一起。
4.舍内湿度
1~10日龄补湿,相对湿度60~65%:11日龄后注意排湿,适当通风,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为宜。
5.舍内光照
雏鸡视觉不好,1~3 日龄,采用24h光照,以后每周缩短1—2h,4—6周采用12h光照。
6.雏鸡密度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1~20日龄25~20只/m²,21~42日龄20~15只/m²,笼养1~20日龄50一40只/m²。2l~42日龄40~30只/m²。
7.雏鸡断喙
雏鸡群中有时发生啄羽、啄缸、食血等恶癖。引起啄癖的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或氨基酸比例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和鸡的习性等。断喙防啄癖最为有效。10~12日龄断喙。上喙从喙端至鼻孔去1/3—1/2,下喙略留长一些,去1/3,断喙前后2d在饮水中加维生素K,起止血作用。
8.日常卫生与防护
要勤换垫料及时清理粪便,仔细观察雏鸡精神状态,检查饲料的消化情况和粪便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 ◆ ◆ ◆ ◆
1.育成期雏鸡生长仍然比较迅速,又是骨骼发育的主要阶段。
2.育成期雏鸡无汗腺,通过表皮的蒸发只能散发有限水分,再加上羽毛的覆盖这种作用进一步受到限制,几乎完全靠呼气来进行蒸发散热。雏鸡育成期后期,羽毛丰满,适逢酷暑,要做到防暑降温。
使雏鸡体格得到充分发育成强健、而高产的鸡群。饲养管理上着重生长速度、体重、用料标准、光照和初产日龄,期望21~22周龄就能达到初产日龄,50%蛋鸡开产,初产时即能产较大的蛋,28周龄即能达到产蛋高峰。对育成鸡常采用一定程度的限制饲养。配合人工光照,以控制体重并适时达到性成熟。
1.育成期雏鸡限制饲养
每个品种都有本品种生长阶段的标准体重。购雏时孵化场提供资料,定期对鸡群抽测体重,按育成鸡饲养数量5%的比例抽测,并注意实际体重同标准体重比较,防止鸡体超重和达不到标准体重。
2.育成期雏鸡的密度地面或网上饲养,7~10周龄12—14只/m².11—20周龄8~10只,m²;笼养7~10周龄,30~20只/m²,1 1—20周龄,20—15只/m²。
3.育成期雏鸡的光照
育成期的光照时间只能逐渐减少,切勿增加。逐渐减少至自然光照,舍内饲养光照不足8h需要人工补光至8h。
4.育成期雏鸡开采前后的饲养管理措施
育成鸡胆小,应激大,育成鸡18~19周龄开始上笼,上笼前鸡的疫苗接种、驱虫、调群等工作都要做实,此阶段育成期鸡饲料换成产蛋鸡饲料,由限制饲养转为自由采食,每天约为1209/只,光照时问开始增加。每周半小时或1h,鸡群健壮增加光照时间多一些,鸡群软弱增加光照少一些。
◆ ◆ ◆ ◆ ◆
1日龄马立克氏疫病皮下注射,7~10日龄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联苗滴鼻、点眼,14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30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60日龄新城疫灭活疫苗肌肉注射,112日龄新城疫灭活疫苗和减蛋下降综合症联苗肌肉注射,当地鸡痘流行,可在40日龄、110日龄鸡痘苗翅膀刺种,禽流感免疫地区,禽流感实行免疫鸡群产蛋前不少于3次免疫。
◆ ◆ ◆ ◆ ◆
白痢病1~7日龄防白痢,15~60日龄防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整个育雏期间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每5~7d进行一次带鸡消毒。
◆ ◆ ◆ ◆ ◆
育雏期0-6周龄,代谢能2900千卡/kg,粗蛋白18%;育成期7~20周龄,代谢能2900千卡/kg。粗蛋白15%。生产中可根据体重、品种适当调节。
◆ ◆ ◆ ◆ ◆
经过育雏期、育成期的培育。一般20周龄过后蛋鸡完成雏鸡阶段培育。21—22周龄为开产日龄。50%开始产蛋.进入产蛋鸡饲养管理阶段。28周龄达到产蛋高峰。
仲雷
上一条:破局中国玉米乱象
下一条:霉菌毒素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请重视!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