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牧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但是 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会影响仔 猪的成活率。 因此,春季如何做好仔猪的饲养管 理工作,是关系到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时期。
1、做好母猪产前准备
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猪乳房、 乳头及外阴 部附近的清洁和消毒, 并对分娩圈舍或产床和 保育箱消毒。 分娩前减料,当天对母猪饲喂少量饲料或 不喂料,以免母猪吃的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 要准备碘酒、结扎线、剪刀等经过消毒的工具。
2、注意防寒保暖
生仔猪最适宜温为 1 ~3 龄 30℃~ 32℃ ,4 ~7 日 龄 28℃ ~30℃ ,8 ~14 日 龄 25℃ ~ 28℃,15~30 日龄 22℃~25℃,31 日龄以上可以 维持在 22℃左右,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母猪产仔前,产仔箱应达到要求温度 30℃~ 32℃,使仔猪有一个温度舒适的环境。
3 、科学接产
仔猪出生后及时用消毒干毛巾擦去口内鼻黏 液,使其能正常呼吸,再擦净全身,然后在距仔 猪脐部 3~4 厘米处将脐带剪断,涂抹碘酊,之上结扎,防止出血过多,放入 保育箱内。 对于假死的仔猪,可采取在鼻部涂擦 酒精等刺激仔猪或用针刺,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
4 、及时吃初乳及固定奶头
由于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 必须通过 吸吮初乳方能获得,否则易发多种疾病。 另外,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乳脂, 酸度较高,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初 乳对仔猪的抗病防病和成活发育非常关键,应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对弱小仔猪应给予人工辅 助,以增加体力,恢复体温,补充水分等。 固定奶头应以自选为主,适当调整,控强扶弱的原则, 先让仔猪自行选择奶头,再按体重大小、体格强 弱进行调整, 一般把弱小仔猪圈定在母猪中前 部乳头吃乳,强壮的固定在后面,这样可使同窝 仔猪生长整齐良好,不出现僵猪,也可避免仔猪 为争夺乳头而咬破乳头。
出现母猪死亡或母猪 生后无乳或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 需要将仔猪过寄给别的母猪哺育, 寄养时要充 分利用猪嗅觉发达这一特性, 在寄窝并养前先 将仔猪进行混味,用“奶妈”的乳汁(不提倡用母 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在夜间进行混群,之后 要注意观察, 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寄养仔猪。如无适合母猪寄生,可使仔猪妈咪粉进行人工喂养。
为预防仔猪腹泻的发生,仔猪出生当天可口服杨树花口服液进行预防。
5 、补铁补硒
仔猪体内缺铁就会影响自身的造血。 而初 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 从母乳中能得到的 数量也有限。 仔猪缺硒易发缺硒性下痢、 肝坏 死、白肌病、水肿病等。 因此,必须给仔猪补铁补 硒。 在仔猪生后 3 天内,颈部或臀部肌肉注射右 旋糖酐铁注射液,7天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 E 注射液。
6 、及早补料
在仔猪 7~10 日龄时,给仔猪料槽内放入少 许干净和新鲜的乳猪场料进行诱食, 或将仔猪 料放在干净的地面上,让仔猪效仿母猪采食,投喂量要由少到多,少给勤添, 保证每天给仔猪料都是新 鲜的。 仔猪出生后五天内要随时观察仔猪的发育、吃奶、吃料及粪便等情况,若发现仔猪瘦弱,就要适当补充精料,发现仔猪拉稀或不食,要及时诊治,还要勤清点仔猪头数,以免母猪压死仔猪。
7 、做好防疫工作
猪舍要勤消毒,消毒剂可选用聚维酮碘和月苄三甲氯铵交替喷雾使用, 用 20%的生灰乳或2%的烧碱热水进行泼洒消毒地面。 圈舍用常规消毒药每周消毒2次,视动物疫病情况可适当调整。 大门、人畜通道出入口应设消毒池或垫消毒地毯,并定时更换。 外来人员出入、车辆进出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搞好免疫接种,防止疫病发生。
重点做好风寒感冒、胃肠炎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的预防。
8、 合理断奶
仔猪一般在 30 日龄后即可断奶, 最好采用移母不移仔断奶法,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 以防仔猪发生应激反应, 以后的管理、环境、饲料要逐步改善,使仔猪有一个适应过程。为防止应激,减轻断奶对仔猪造成的影响,可在饮水中加入纳米金维它进行调理。
上一条:2016是黄金养猪年!
下一条:揭开“千元仔猪”出现的3个原因,“罪魁祸首”竟是它?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