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牧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管理型糊肛症状,雏鸡死亡率很低,一般不必过于忧虑。由上可知,这基本上属于生理性应激表征。而且,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常可发现,在7日龄之后,随着糊肛粪便的干燥和体表绒毛的脱落,糊肛鸡只泄殖腔下方的灰黑色粪便也会逐渐的脱落且消失。
针对这种问题,在育雏初期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糊肛现象。
1、温差管理
雏鸡舍在预温时保持30-32℃,待雏鸡上笼完毕后再逐渐升温至35-36℃。这一过程建议2-4小时完成,让雏鸡对内环境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
2、密度管理
上笼时,计算好单笼饲养量,保持合理的育雏密度。另外,雏鸡入舍要使用足够的饮水壶或水线乳头饮水碗,确保饮水面积足够,不会因乳头饮水器雏鸡不会喝或器具不足导致饮水不足现象。
3、初饮管理
如果是长途运输超过12小时或夏季运输超过10小时,可以添加2-3%葡萄糖,且只需饮用5-6小时,之后不再饮用。
4、开食管理
雏鸡开食应在出壳后的24-36小时。过早,雏鸡不吃,且饲料存留在舍内高温环境下营养成分容易流失;过晚,若48小时之后,雏鸡饥饿感强烈,会出现暴饮暴食现象,这样也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容易引发糊肛现象。
5、用药管理
开口药添加,一般选用肾毒性小的药物。使用时,也应按照使用说明低浓度饮用,否则过量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声明:以上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文章推荐:王建利)
上一条:早淘早上和延淘换羽到底哪个更有利?
下一条:天冷做好这几点——能提高仔猪成活率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