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牧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在家禽养殖中,球虫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影响了防治效果。了解并纠正这些误区,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家禽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关重要。
部分临床兽医和养殖人员错误地认为,维生素是球虫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在鸡球虫病治疗时若投服多种维生素,会助力球虫繁殖,加重症状。但现有研究表明,球虫病发生时,仅生物素成分可能促进球虫繁殖,其他维生素均能降低球虫对机体的损伤。
球虫作为细胞内寄生虫,无法直接从肠道食糜中吸收利用维生素。而且,球虫病发作时,鸡的肠道吸收功能下降,饲料中正常剂量的维生素难以满足机体需求。若不额外添加维生素,不仅不利于球虫防治,还会对鸡体造成二次伤害。
在球虫期间,可**补充以下几种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C
维生素K
因此,在球虫病防治过程中,应重视饲料营养的均衡与充足,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病情,合理添加维生素,以增强鸡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过去,抗生素常用于防治球虫,但由于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等因素,许多成分被禁止使用。作为替代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疫苗,其发展和应用相对滞后,且受多种因素制约,使用效果不理想。
目前,仅有的几款在特定时期被允许使用的抗球虫药物,因长期滥用、过度依赖以及球虫自身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导致鸡球虫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无效,即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不仅出现在一些老抗球虫药上,新研制的抗球虫药在使用二、三年后也可能出现明显的耐药性。
为避免耐药性问题,应严格遵循药物使用规范,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球虫药物,避免长期单一用药。同时,要准确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要盲目增加用量和延长疗程,以免出现药物中毒或毒素蓄积,对鸡体造成二次伤害。
理论上,疫苗免疫可以解决球虫药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然而,一些商家宣传“一次用苗,终生无忧”,这是一种误导。疫苗免疫取得良好效果并非一蹴而就,除了选购优质、具有针对性的疫苗外,关键在于接种疫苗后的环境条件管理。
使用疫苗免疫的鸡群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力,在此期间,任何环境改变和药物使用不当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免疫流程。
此外,当前日益增多的免疫抑制病也是制约球虫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免疫力是制约家禽健康生产的关键因素,同样适用于任何疾病的防治。在球虫病防治中,要关注鸡的免疫状态,采取措施提高鸡的免疫力,如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等。
鉴于当前想通过消灭卵囊根除球虫病难以实现,应将防治**放在控制环境条件、加强卫生管理上,以减少球虫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改善环境条件
加强卫生管理
强化饲料营养和肠道健康
规范治疗用药
鸡患一次球虫病后,即使免于直接死亡,其肠管的修复和对营养物质吸收等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需要较长时间,一般需要两周以上。因此,病后的调理**关重要,要精心饲养管理,促进鸡体康复,防止球虫病反复。
总之,球虫病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走出防治误区,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球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部分观点来源自网络,只供分享,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推荐:【张国银】
上一条:鸡传染性鼻炎疫苗该免不该免?
下一条:鸡饲料颗粒大小的重要性 |
返回列表 |